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人以此感激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石滬曾經是吉貝人最重要的經濟命脈,石滬建造完竣,全體股東會選擇一個良時吉日舉辦「謝土」儀式,準備一擔「菜飯」及「紙頭」,挑到石滬所屬的海墘或「滬厝仔」前焚香膜拜,感謝土地公、老大公,提供漁民填築石滬之地,並祈求保佑漁民海利大進,漁民口中念念有詞,希望老大公幫個忙,把鱙仔、丁香、大鯊、鮸魚趕入石滬。尤其是陰曆十月初十,更是石滬漁民祭祀「老大公」的大日子。「老大公」形同是從事石滬漁民的守護神。老大公到底長得什麼樣子?沒人見過。但是張慶海先生回憶,在過嶼「徛(khiā)嶼」顧石滬的漁民,在「三更半暝」,也時常會聽到「老大公」向「過嶼厝仔」頂「丟硓𥑮仔」,這表示「老大公」「無所費」可用,要來向漁民「討」。準此,隔天的「日仔要暗」照例都會煮一擔菜飯、準備一把「紙頭」擺在「厝仔口」向「老大公」祭拜一番。
-
陰曆七月,西嶼居民最崇敬大士伯仔。從合界頭竹篙灣二崁大池角小池角緝馬灣內垵外垵七月普渡,都以大士伯仔主壇。大士伯仔一般的造型為青面獠牙,瞠目怒容,頭生二角,口吐三昧火,頭頂觀音像,身穿武士戰衣。王國禧更形容:「大士伯仔」白色坐騎,著黑色鞋靴,最高、最大也最具威儀。醮科儀式通宵達旦,香煙袅裏終夜不輟。黎明前,「大士伯仔」由鑼鼓嗩吶前引,鄉老委員護持,移駕海墘火化。經歷陰曆七月入秋之後,石滬常在此時節捕獲乘東北季風南下的丁香、饒仔、鰮仔等。鄉中長輩將此現象,想像是「大士伯仔」穿著黑色雨靴涉水驅趕魚群而來。
-
外垵鄉1922年捕獲超過六百頭的海豚,同年林投漁民於沙灘港灣牽罟,捕獲超過8,000斤的鐵甲魚,皆歸因於天上聖母所賜。每年農曆10月10日為水仙王的生日,林投各甲頭家網組必準備豐盛祭品,並以捕獲最大尾的魚供奉於萬善堂前,感謝水仙王與好兄弟的庇佑。澎湖諸多漁民也在此日祭祀水仙王。
-
不論是老大公、大士伯仔、水仙王,乃至於媽祖,心中是對天地與諸神的敬畏而心存感激。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0-12-16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