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誠敬堂紀錄

影像分類:寺廟廟宇  2022誠敬堂紀錄|拍攝日期:2022-11-12(星期六)

誠敬堂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隱藏資訊

白沙鄉港子村眾安寺東北方有一座誠敬堂,誠敬堂寺區的圍牆上,懸掛著一塊石牌,清咸豐丙辰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吉旦創立,「誠敬堂」,港仔菜堂。依據〈誠敬堂史記〉,係由張氏任、張氏鳳創立於咸豐6年(1856),奉觀世音菩薩為主神。爾後有張氏珠與呂蛋等人承續。現今廟中懸掛多塊日治時代與二次戰後台灣與澎湖人士所敬献的匾額。 日治時期的有三塊分別如下:「救苦難堂」匾,上款:大正元年(1912)六月吉旦,下款:本村眾弟子敬献。本匾使用「本村」二字,而非使用「本鄉」或「本社」,與日治時代牌匾使用的方式不一。其次,「慈航普濟」匾,上款:昭和四年(1929)十二月吉旦,下款:白沙庄陳長桂拜献。陳長桂陳潤之胞弟,兩人皆曾受紳章,《臺灣列紳傳》有傳。第三,「慈雲廣被」匾,上款:昭和六年(1931)辛未季冬穀旦,下款:本社弟子林根永敬献。從上述匾額推測,大正元年與昭和年間應有重修。
-
白沙鄉志》言及:「港子村敬聖堂齋堂,於民國十五年四月,由本鄉各村的齋徒所捐建」,此敬聖堂應為誠敬堂,而「民國十五年四月」為大正15年(1926),此次本鄉各村捐建,故〈誠敬堂史記〉始言「澎湖縣西瀛境內十三鄉里,鄉民為感念先祖姑母之恩德,絡繹至本堂膜拜」,捐建完成後陳長桂、林根勇等人陸續於昭和年間獻匾。
-
現今廟體主要為1994年重修,誠敬堂的左廂,則為昔日誠敬堂住持的居所。
-
從上述匾額的記載,難以證明誠敬堂創立於咸豐6年(1856)的歷史。可喜的是,誠敬堂供桌上有一方形香爐,書有「大天后宮達源置」。依據《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咸豐8年(1858),達源為西定坊天后宮住持,達源於咸豐8年5月為大天后宮募鐘,捐助者尚有1853曾任澎湖水師協副將的邵連科,當時為台灣鎮總兵。清代,民間寺廟,延聘僧人主持的現象在臺灣所在多有,如臺南水仙宮、台北天后宮、屏東南州北極殿與台南大天后宮等。復參考鄭卓雲的《臺灣開元寺志略稿》〈榮芳和尚小傳〉載:榮芳和尚,字達源,臺灣鳳山縣人氏,生道光間。幼出家,詣鼓山受戒後到少林寺修禪學武,故精拳法、通禪理, 武行僧技超異尋常。性豪俠,尤能書畫。此香爐應為達源和尚於1858年以後贈與誠敬堂,距離1856年不過二年的時間。誠敬堂創立於1856年的歷史極為可信。
-
誠敬堂內尚有昔日澎湖縣議員陳百川、高雄鳳山派出所主管蔡義、高雄縣蘇炎城議員、簡海源議員、立法委員陳癸淼、鳳山市代會主席楊建福等人於1994-1995年重修後所敬献的匾額。這些匾額,也顯見張三光、張榮能與張國讚等人在高雄的人際網路。依據蕭秀芳校長回憶,1960年代,誠敬堂也曾充當港子幼稚園的教室。
-
菜堂即齋堂,若依上述記載,白沙誠敬堂早於清代媽宮太和堂澄源堂,應為目前澎湖有紀錄者最早的齋堂。此外,日治時期媽宮城外尚有進德堂紅木埕附近也有三品堂等先天派齋堂,這些齋堂最遲於1907年已經存在。西嶼則有西岩寺湖西地區則有開蠻寺。齋教在澎湖的信仰傳佈,已十分普遍。
-
茲將〈誠敬堂史記〉碑文,抄錄如下:
-
〈誠敬堂史記〉
-
誠敬堂由先祖姑母張氏任、張氏鳳,為弘揚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之慈悲心,自清咸豐丙辰年(西元一八五六年)至昭和辛未年(西元一九三一年)。
-
先祖姑母於年少即誠心茹素,潛心向佛。後為弘揚佛理,乃懷普渡眾生,教化世人之淑世大志,熱心行善,濟助貧苦,澤被澎湖縣西瀛境內十三鄉里,鄉民為感念先祖姑母之恩德,絡繹至本堂膜拜,馨香禱祝,香火鼎盛。
-
誠敬堂之四周,涵括港子段五七六地號及五七六之內地號二筆土地,佔地零點三一0二甲,其中本堂座落港子段五七五地號之土地,為屬「龍穴」之吉地。繼先祖姑母之後,本堂傳由先姑母張氏珠、齋女呂氏蛋續承香火。至昭和庚辰年(西元一九四0年),先姑母歸真,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呂氏蛋之養女莊氏罔輅藉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徵收本堂所有耕地,並據為己有。此耕地原供諸齊女賴以維生之用,雖經各種方法催討,卻為莊氏罔輅拒絕歸還。故本堂目前僅留存港子段五七五地號之原建地,一直無法擴建,實為遺憾。
-
誠敬堂歷經八十六載,堂史有牌匾可考則逾一百四十載有餘,逝者如斯,遙想先祖姑母蓽路藍縷,辛苦建立,悠悠歲月,今祇剩殘垣斷壁,幸賴張氏後輩子孫有飲水思源之心,翻修整建,乃得以完成今日堂貌,並讓信眾能續參拜。緬懷先祖,積善成德,昊如日星,宜享其隆,惟吾輩感恩回饋心意,如寸草之情,何能報其德蔭於萬一。
-
後輩 張三光 張榮能 張國讚 敬獻
-
中華民國甲戌年 西元一九九四年端月吉時謹識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0-05-02。知識更新|2022-11-12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