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影像分類:
厭勝物
2024龍門村塔記錄|
拍攝日期:2024-06-19(星期三)
知識分類|
類:
宗教
厭勝物
塔石敢當
區:
湖西鄉
龍門村
厭勝物
───
龍門村塔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塔名:塔
-
坐落及四周環境
-
塔坐落在
龍門村
安良廟
東北方約二千五百公尺俗稱
後灣
,又稱「山灣海」海邊,塔東約八百公尺處海岸,經
澎湖縣政府
造林綠化,種植木麻黃,約一千二百公尺處俗稱「
後灣港
」又稱「
山仔港
」,塔西十公尺處有三處以
硓𥑮石
築成高約一點三公尺,俗稱「
蜂巢田
」(註22)的
菜園
。又有一小丘俗稱「
白沙
仔後」因堆積細沙而得名。據洪文魁說:「該處在
日據時代
會以
硓𥑮石
建圍牆三次,以防止海沙吹進村莊。」塔南約二千二百公尺處即
龍門漁港
的東側,
湖西鄉
公所在該處興建「
龍門港
區服務中心」塔北約三千五百公尺處與
菓葉村
相鄰,塔東南方約一千五百公尺俗稱「岐仔頭」,又稱「大岐北」,地勢較為陡峭,成西北東南走向,該塔四周約六百公尺範圍全爲農地,但今已廢耕,只零星
種植花生
,自塔建成後,農民以塔東、塔西、塔南、塔北取名四周的農地。
-
建塔原因
-
據洪文魁稱:「村莊
安良廟
與觀音寺前面俗稱『
前海
』村後『
後彎
山仔』的海面稱為『後海』在清代,該村人口稀少,
龍門漁港
往東北方向延伸到『
後彎
山仔港
』之間的地勢低窪,尙未有建築物,由
馬公市
鎖港里
的海上往
龍門村
莊東北方向眺望,『
前海
』與『後海』之間,因該處地勢平坦且略低,可同時見到『
前海
』與『後海』宛如將
龍門村
分割成兩半,俗稱『斷腰』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而建塔,其目的在阻止『海』的海水沖向陸地,以收保護山靈的功效。」但有另說:據許傳賞云:「清代年間該村村民從事農業為主,今塔的四周,地勢低且平坦,農田土質優良,適合栽種
花生
、
甘藷
、
高粱
三大經濟作物,因某一段時間農業連續歉收,而今塔址的西側二公尺處,順著西南方向延伸到今聚落約六百公尺之地,因為地勢低窪,自然形成排水系統,旱時成爲農民以
牛車
搬運
農作物
的道路,俗稱『
牛車
路』該排水系統之水經由聚落流到『東廟』
觀音宮
東側,而注入
龍門漁港
,宛如將
龍門村
切開成兩半,民間認為地勢欠佳,故所種植的經濟作物被雨水衝走,後經
安良廟
主神李府元帥(村民稱爲主公)降乩建塔,以鎮,守該排水,緩和雨水流速,俾增加
農作物
收成,繁榮農村經濟。」
-
建塔經過該塔何年建造待考,日據末期在塔底南、北挖防空洞供避難之用,因此該塔在
民國十二年
至十四年(西元
一九二三年
至
一九二五年
)間,塔底掏空而倒過,後經村民修塔至今
-
資訊來源|澎湖辟邪祈福塔
知識建檔|2017-03-11。知識更新|2025-01-09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知識相簿|
2021龍門村塔記錄
12
張影像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釣魚業
|
赤崁村
|
漁法技術
採集漁業
|
赤崁村
|
漁法技術
國父銅像塑建記
|
西文里
|
雕刻雕像
聖廟重修落成記
|
昭和
|
西文里
|
石碑
文石書院碑記
|
乾隆
|
西文里
|
石碑
戒煙勤誦心印經
|
鸞堂
官兵休假中心
|
西文里
|
康樂中心
自來水公司東文供水站
|
東文里
|
水源
吉貝焚寄網漁業
|
吉貝村
|
漁法技術
赤崁焚寄網漁業
|
赤崁村
|
漁法技術
楊棋
|
咸豐
|
合界村
|
商賈
大池洪姓
|
永曆
|
大池村
|
洪姓
西吉陳姓
|
乾隆
|
西吉村
|
陳姓
北極殿
|
沙港村
|
玄天上帝廟
天后宮
|
雍正
|
湖西村
|
媽祖廟
有福池
|
戰後初期
|
西吉村
|
水井水池
國父銅像塑建記
|
西文里
|
雕刻雕像
文石書院內石碑
|
清領時期
|
西文里
|
石碑
聖廟重修落成記
|
昭和
|
西文里
|
石碑
文石書院碑記
|
乾隆
|
西文里
|
石碑
平台知識總數
7,633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