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商業
商店
類:
產業
商業
食品廠
區:
馬公市
光榮里
光榮里商業
───
天一食品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現在的天一食品位於文光路85號,是
民國42年
(1953)
大陸來的黃椿森用400元退休金,利用現在
紅木埕
的中華路郵局(習稱
小郵局
)旁邊的宿舍成立的,店名與商標都沿用家鄉福建的老字號。
-
黃椿森在
民國36年
(1947)
帶著妻小,隨部隊由福州來澎湖,進駐
西嶼鄉
的
內垵村
,因為軍人所得有限,黃太太就在附近開設小雜貨店,販售調味醬及五香
花生
米、豆腐、豆花等給軍人。
民國40年
(1951)
黃家搬到
馬公四眼井
附近,改做湯圓及炒五香
花生
,由黃椿森騎腳踏車出去兜售,也賣五香炒
花生
給「源成」及「合利」做
花生
酥與
花生
糕,而黃太太也順便在這兩家店鋪幫忙,並且學會兩家的生產技術及配料方法。
-
民國42年
(1953)
黃椿森退休後,夫妻便開始以老家傳統技術及獨創的配方來製造五香
花生
、大蒜
花生
米、奶油
花生
米、鹹酥
花生
米、帶殼
花生
米及脫脂
花生
、
花生
酥等。起先完全沒有機器代工,所有工作都需要手工,一鍋
花生
只能炒2斤,一天要炒20斤
花生
,再用紙摺的袋子裝成一袋袋的零售給客人,1袋賣5角(批發給店鋪是3角),為了節省成本,
花生
都是親自採購,再請農夫以牛車運送到工廠,胼手胝足打造了天一食品的根基。
-
天一的製品後來陸續創新,包括
民國45年
(1956)
的
花生
糕及48年
(1959)
的哈密瓜酥,
民國48年
引進小型機器之後,在
民國50年
(1961)
又增加了海苔酥、
鹹餅
、新娘包及新郎桃等產品;
民國55年
(1966)
還推出壽桃及壽麵,賣給部隊為蔣中正總統祝壽,或賣給廟宇給神明慶生拜拜用。
-
民國52年
(1963)
天一改在
重光市場
租店面,
民國54年
(1965)
曾以寄賣方式在台北、高雄的百貨公司販售產品,但是礙於保存期限不長,不到半年就結束了。
民國57年
(1968)
,
跨海大橋
通車,為了爭取觀光客源遷到民權路,先租用民權路、仁愛路交叉口的店面(今民權路55號)開店,再遷到原
建國戲院
北側與泉利、明明德等商店為鄰;
民國65年
(1976)
,產品又增加了西點麵包而致供不應求,於是擴大廠房,並且到當時的光復路購買了一間5樓店面,和當時的錦江大飯店比鄰。
民國70年
(1981)
,是天一食品的顛峰期,同時也漸漸由第2代負責人黃忠義接手,後來由於景氣的關係,才遷到文光路現址,廠房也搬回
紅木埕
的宿舍,生產線則改由機器一貫作業,只有
花生
糕仍以手工製作、包裝(黃莉芸等199888-91)。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1-27。知識更新|2024-01-21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四輯光明里光榮里
|
第81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大厝內
|
紅羅村
|
地名
許周素雲
|
馬公市
|
人物
李益女
|
馬公市
|
人物
劉培初
|
人物
蘇銀河
|
人物
張動九
|
人物
阮觀智
|
人物
呂耀堂
|
瓦硐村
|
人物
蔡豐盛
|
湖西村
|
人物
葉惠
|
馬公市
|
人物
許周素雲
|
馬公市
|
人物
李益女
|
馬公市
|
人物
吳玉
|
西安村
|
人物
劉培初
|
人物
呂耀堂
|
瓦硐村
|
人物
張動九
|
人物
蘇銀河
|
人物
蔡豐盛
|
湖西村
|
人物
葉惠
|
馬公市
|
人物
黃見享
|
馬公市
|
人物
平台知識總數
7,305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