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天一食品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現在的天一食品位於文光路85號,是民國42年(1953)大陸來的黃椿森用400元退休金,利用現在紅木埕的中華路郵局(習稱小郵局)旁邊的宿舍成立的,店名與商標都沿用家鄉福建的老字號。
-
黃椿森在民國36年(1947)帶著妻小,隨部隊由福州來澎湖,進駐西嶼鄉內垵村,因為軍人所得有限,黃太太就在附近開設小雜貨店,販售調味醬及五香花生米、豆腐、豆花等給軍人。民國40年(1951)黃家搬到馬公四眼井附近,改做湯圓及炒五香花生,由黃椿森騎腳踏車出去兜售,也賣五香炒花生給「源成」及「合利」做花生酥與花生糕,而黃太太也順便在這兩家店鋪幫忙,並且學會兩家的生產技術及配料方法。
-
民國42年(1953)黃椿森退休後,夫妻便開始以老家傳統技術及獨創的配方來製造五香花生、大蒜花生米、奶油花生米、鹹酥花生米、帶殼花生米及脫脂花生花生酥等。起先完全沒有機器代工,所有工作都需要手工,一鍋花生只能炒2斤,一天要炒20斤花生,再用紙摺的袋子裝成一袋袋的零售給客人,1袋賣5角(批發給店鋪是3角),為了節省成本,花生都是親自採購,再請農夫以牛車運送到工廠,胼手胝足打造了天一食品的根基。
-
天一的製品後來陸續創新,包括民國45年(1956)花生糕及48年(1959)的哈密瓜酥,民國48年引進小型機器之後,在民國50年(1961)又增加了海苔酥、鹹餅、新娘包及新郎桃等產品;民國55年(1966)還推出壽桃及壽麵,賣給部隊為蔣中正總統祝壽,或賣給廟宇給神明慶生拜拜用。
-
民國52年(1963)天一改在重光市場租店面,民國54年(1965)曾以寄賣方式在台北、高雄的百貨公司販售產品,但是礙於保存期限不長,不到半年就結束了。民國57年(1968)跨海大橋通車,為了爭取觀光客源遷到民權路,先租用民權路、仁愛路交叉口的店面(今民權路55號)開店,再遷到原建國戲院北側與泉利、明明德等商店為鄰;民國65年(1976),產品又增加了西點麵包而致供不應求,於是擴大廠房,並且到當時的光復路購買了一間5樓店面,和當時的錦江大飯店比鄰。民國70年(1981),是天一食品的顛峰期,同時也漸漸由第2代負責人黃忠義接手,後來由於景氣的關係,才遷到文光路現址,廠房也搬回紅木埕的宿舍,生產線則改由機器一貫作業,只有花生糕仍以手工製作、包裝(黃莉芸等199888-91)。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