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商業
商店
類:
產業
商業
食品廠
區:
馬公市
光榮里
商業
───
天一食品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現在的天一食品位於文光路85號,是
民國42年
(1953)
大陸來的黃椿森用400元退休金,利用現在
紅木埕
的中華路郵局(習稱
小郵局
)旁邊的宿舍成立的,店名與商標都沿用家鄉福建的老字號。
-
黃椿森在
民國36年
(1947)
帶著妻小,隨部隊由福州來澎湖,進駐
西嶼鄉
的
內垵村
,因為軍人所得有限,黃太太就在附近開設小雜貨店,販售調味醬及五香
花生
米、豆腐、豆花等給軍人。
民國40年
(1951)
黃家搬到
馬公四眼井
附近,改做湯圓及炒五香
花生
,由黃椿森騎腳踏車出去兜售,也賣五香炒
花生
給「源成」及「合利」做
花生
酥與
花生
糕,而黃太太也順便在這兩家店鋪幫忙,並且學會兩家的生產技術及配料方法。
-
民國42年
(1953)
黃椿森退休後,夫妻便開始以老家傳統技術及獨創的配方來製造五香
花生
、大蒜
花生
米、奶油
花生
米、鹹酥
花生
米、帶殼
花生
米及脫脂
花生
、
花生
酥等。起先完全沒有機器代工,所有工作都需要手工,一鍋
花生
只能炒2斤,一天要炒20斤
花生
,再用紙摺的袋子裝成一袋袋的零售給客人,1袋賣5角(批發給店鋪是3角),為了節省成本,
花生
都是親自採購,再請農夫以
牛車
運送到工廠,胼手胝足打造了天一食品的根基。
-
天一的製品後來陸續創新,包括
民國45年
(1956)
的
花生
糕及48年
(1959)
的哈密瓜酥,
民國48年
引進小型機器之後,在
民國50年
(1961)
又增加了海苔酥、
鹹餅
、新娘包及新郎桃等產品;
民國55年
(1966)
還推出壽桃及壽麵,賣給部隊為蔣中正總統祝壽,或賣給廟宇給神明慶生拜拜用。
-
民國52年
(1963)
天一改在
重光市場
租店面,
民國54年
(1965)
曾以寄賣方式在台北、高雄的百貨公司販售產品,但是礙於保存期限不長,不到半年就結束了。
民國57年
(1968)
,
跨海大橋
通車,為了爭取觀光客源遷到民權路,先租用民權路、仁愛路交叉口的店面(今民權路55號)開店,再遷到原
建國戲院
北側與泉利、明明德等商店為鄰;
民國65年
(1976)
,產品又增加了西點麵包而致供不應求,於是擴大廠房,並且到當時的光復路購買了一間5樓店面,和當時的錦江大飯店比鄰。
民國70年
(1981)
,是天一食品的顛峰期,同時也漸漸由第2代負責人黃忠義接手,後來由於景氣的關係,才遷到文光路現址,廠房也搬回
紅木埕
的宿舍,生產線則改由機器一貫作業,只有
花生
糕仍以手工製作、包裝(黃莉芸等199888-91)。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4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1-27。知識更新|2024-01-21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四輯光明里光榮里
|
第81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先師老大宮普渡
|
外垵村
|
秋季祭儀
竹篙港
|
沙港村
|
植物地名
昭和7年東甲北極殿迎王大遊行
|
昭和
|
啟明里
|
王爺信仰
馬公城隍廟敬字社德善堂神明牌位
|
重慶里
|
牌位
城隍廟「靈聲應報」楹聯
|
明治
|
重慶里
|
楹聯
北辰宮「惠澤神功」楹聯
|
明治
|
長安里
|
楹聯
廣沾厚澤匾
|
明治
|
長安里
|
匾額
明善堂匾
|
長安里
|
匾額
深叨靈佑匾
|
戒嚴期
|
長安里
|
匾額
烏崁靖海宮中元節普渡查夜
|
烏崁里
|
秋季祭儀
公元祠
|
大正
|
池東村
|
有應廟
王鴻基
|
大正
|
大池村
|
仕宦
后螺福德廟
|
合界村
|
土地公廟
應善祠
|
竹灣村
|
有應廟
吳府殿
|
康熙
|
井垵里
|
王爺廟
懋靈殿
|
雍正
|
興仁里
|
王爺廟
鼎灣中元節水燈施放法會
|
鼎灣村
|
秋季祭儀
永安宮
|
康熙
|
中屯村
|
關帝廟
萬善公祠
|
隘門村
|
有應廟
城隍廟「靈聲應報」楹聯
|
明治
|
重慶里
|
楹聯
平台知識總數
7,728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