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天主教靈醫會士來到白沙傳教。靈醫會起初為關心痲瘋病人與病患來到
白沙鄉,逐漸擴及到兒童、老人和漁民。靈醫會開辦幼稚園、挖掘水井、築港開路。許多人因為靈醫會士的關懷與愛開始認識天主教並接受洗禮,教堂也在各個村莊興起。最先是在
後寮,接著是
講美、
瓦硐、
港子和
中屯。
-
天主教在
講美的傳播,除了透過教會的慈善活動之外,也因馬仁光修士治療的第一個痲瘋病人,正是
講美村名人的女兒。
1959年底,
羅德信神父開始為第一群慕道友開辦宗教教育。與此同時,夏修士也開始每週兩次巡迴醫療。
-
1961年8月15日,有24名成年人接受了洗禮,
講美天主教堂與幼稚園同時落成祝聖,還有傳教士的宿舍和快安小診所。這個小教區委託給呂道南神父牧養,他同時也負責
後寮和
瓦硐教區。
1962年4月22日,又有46名新教友接受洗禮。
-
由於教友人數倍增,迫切需要新建一個更合適的禮拜場所。
1962年5月6日,在幼兒園旁又建造了一座教堂,由羅光主教到
講美祝聖。三年後,再度擴建。
1965年5月2日,
白沙鄉蕭榮煌鄉長也入教洗禮。當時幼稚園有一百名兒童,快安診所也擠滿了病人,晚上更為婦女開設裁縫班教室,培養其一技之長。
1975年講美天主堂再度重建。黃友謙師傅曾經為澎湖天主教堂進行彩繪,當時是由
羅德信神父特地請人從羅馬寄圖來澎湖給黃友謙師傅參考,
羅德信神父不要西式的耶穌,而是要黑頭髮、穿東方服裝的人物。黃友謙師傅照他的方式畫了耶穌和羔羊及信徒的畫面,之後又畫了十二幅耶穌受難圖。教堂落成後,羅神父十分滿意,從義大利來主持落成典禮的主教也讚不絕口。
-
1977年後,越南戰爭結束,許多越南人企圖逃離越共的統治而出現越南難民流竄各國的情形,香港、印尼與臺灣等基於人道救援等因素也接濟難民。澎湖安置難民的地點,分別是
西嶼鄉竹篙灣自
1977年至
1979年間曾有收容難民的紀錄、
白沙鄉講美村的難民營則始於
1978年12月1日,至
1988年11月15日關閉營區。
1979年陸續有一百多名越南難民加入
講美的天主教會。
1979年6月22日,越南難民特別製作紀念碑「越南難民天主教徒叩謝耶穌聖心」感謝天主的愛。從1978至
1988年間,澎湖難民營曾經收容超過2,000名越南難民。
-
<越南難民天主教徒叩謝耶穌聖心>石碑為大理石材質,以中文、越南文與英文陰刻紅漆書寫。
講美天主教堂
2017年已經拆除,此石碑陳仁勇院長詢問澎湖的教友和神父仍無法確定在哪裡,只知可能由台南天主教區負責文物和出版的費神父拿回台南保管和展示。而黃友謙師傅的彩繪作品也不復存在。
-
#感謝陳仁勇院長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