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竹灣漁港記錄

影像分類:漁港碼頭  2021竹灣漁港記錄|拍攝日期:2021-08-28(星期六)

竹灣漁港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竹灣碼頭
-
本村的碼頭最早的型態只是一個由石塊堆砌成的石頭岸,於民國三十八年,村人自行出資建立,每戶負責6尺平方的面積,並由當時的基督教會贊助一些美援的糧食作為工資,聘請案山的工人用大石塊堆砌成長為100公尺的石岸,碼頭路面寬4~5公尺,當時出入船隻主要為通往馬公的竹福勝號交通船(乘客多為本村、合界橫礁小門一帶的村民),和少數的漁船。
-
到了民國六十八年時,則由省政府出資補助1600萬(本村村里有一百多萬的配合款),將碼頭再延至190公尺,寬8公尺長,如此才略具碼頭的規模。
-
後來韋恩颱風侵襲本縣,本村因為碼頭堤岸不完備,沒有遮蔽強風的功能,使得許多漁船因而翻覆,漁民損失慘重。民國七十五年,再以1,200多萬於西岸築堤岸70公尺長,8公尺寬。民國八十年,再以1,400萬於西岸加長90公尺;民國八十五年開始施行碼頭第四期工程,將港內的淤泥挖起,再下沉箱,以避免退潮時,船隻擱淺於港內,並將港內淤泥填於社區活動中心前,開闢成一塊海埔新生地,增加港區可使用的土地。民國八十八年完成了涼亭、補網場、漁具倉庫及植特綠化的工作。這也是村民向海爭地一段艱辛歷程。
-
文字引用|竹灣國小網站
-
竹灣漁港位於澎湖縣西嶼島東海岸,屬澎湖內灣水域,受東北季風影響不大,地形遮蔽良好,適宜開發為避風港。於民國41年澎湖縣政府籌款補助,居民義務勞動方式,修建簡易之拋石防波堤一道,完成後歷經多次颱風之破壞,倒塌不堪使用,且泊地未經疏浚,漁船尙需候潮進出。本港於69至76年間共修建碼頭354公尺、防波堤410公尺、突堤48公尺。
-
文字引用|澎湖縣漁港(財團法人台灣漁業技術顧問社,1989)
-
位於竹灣村東部海岸屬澎湖內海水域,受東北季風影響不大,遮蔽地形良好。本港於第一漁港建設方案內(民國七十六年前),修築防波堤178公尺,碼頭128公尺,泊地0.38公頃。第二期漁港建設方案於八十一年度萬撥款,建東防波堤及新建碼頭,目前計有碼頭約400餘公尺,泊地約1.6公頃等。本港缺乏陸上漁業設施,漁船補給需經馬公赤崁爲之。東北季風期間,鄰近漁船常至本港避泊。港外箱網養殖發達,以飼養高經濟魚類爲主。(澎湖縣漁港,1996)
-
文字引用|西嶼鄉
知識建檔|2023-07-30。知識更新|2025-06-20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