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門橋記錄

影像分類:橋樑  2023小門橋記錄|拍攝日期:2023-08-07(星期一)

小門橋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小門嶼本來是一個獨立的島嶼,與西嶼本島一水相隔,距離約二百公尺。
-
在還沒有建橋之前,村民往來都靠搖櫓擺渡,相當不便。小門村原來有三四艘搖櫓小船專營小門西嶼之間的人貨擺渡,一趟船資收幾分錢。
-
1971年跨海大橋通車之後,小門鯨魚洞聞名,每年吸引了相當多的觀光客前往攬勝,渡船無法應付需求。鄉公所才趁著建造碼頭之便一,在現在的碼頭防波堤的位置,修築一座長150公尺、寬4公尺的小門橋,來連接碼頭與竹灣村,橋上人車通行,橋下供漁船進出。
-
1984年間,小門橋已經是腐朽危橋,於是拆除舊橋,在現在的位置重建新橋,於1987年完工通車。小門橋的橋墩留有兩個紅漆的橋孔,形似m字,以前村民常戲稱是澎湖的麥當勞。
-
在以前的擺渡時期,村民坐船到對岸後,還要步行二公里才能到縣道旁搭公車,上學、工作都很不方便,自從小門橋通車以後,人車都可以直接來往,才將小門村帶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
文字來源|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
-
小門橋連接西嶼西北端後滬灣與小門嶼,舊橋原在新橋偏西側,連接澎2號線,民國74年(1985)10月開工重建於小門嶼最南端與西嶼距離最接近處,至民國76年(1987)2月19日完工通車,計兩端引道1,014公尺,橋樑有二拱門式孔,長18公尺,寬7.5公尺,共使用經費2,495萬餘元。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六)|交通志》
-
小門橋是連接西嶼之間的交通要道。昔日,小門嶼西嶼之間隔著—200公尺的水道,兩島之間的往來,全靠搖橹小船。渡船費從日本昭和時代的兩分錢,一直漲到光復後的五元。
-
然而,如遇強風巨浪,勉強行船,往往遇到危險萬分。自跨海大橋完成後,小門的觀光價值日益增加。西嶼鄉公所於是利用建造碼頭之便,架造一條長約150公尺,寬4公尺隻橋連接碼頭,居民交通往來便利許多。爾後,橋樑再度改建,並向東移,於民國七十六年竣工。橋下有兩座橋孔原不在設計之列,然因當地風水觀念認爲若不留橋孔,龍喉被封死,水留不通,將影響地方上的發展小門橋才成爲今日的面貌。小門橋叉名跨海小橋,他的興建促進小門嶼的交通發展也成為地方觀光事業,開括出展新的里程碑。
-
文字引用|西嶼鄉
知識建檔|2018-08-23。知識更新|2025-06-2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