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前茄萣,後塗炭,青螺查某較媠藝旦
-
湖西鄉青螺村流傳著一句俗諺:「前
茄苳、後土炭,
青螺的查某媠佮像藝旦」。此句俗諺大意為:
青螺村前有
茄苳之紅樹林,聚落後方的
虎頭山出產煤礦,而
青螺的女人更可與藝旦相比媲美。
-
「藝旦」,起源於清同治年間的台北,
日治時期,官方規定旦要學習許多才藝經過考試並取得執照才能夠執業,大稻埕因清末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藝旦也最富盛名,不僅善於裝扮又多才多藝,因而有「未看見藝旦,免說大稻埕」。因此,
青螺此句俗諺應始於
日治時代,形容
青螺的女性十分美麗。澎湖
日治時代甚多子弟戲,
藝閣多有,此藝旦是否泛指這些子弟戲或
藝閣之裝扮人物,也未可知。
-
「
茄苳」,紅樹林這些植物之泛稱,
青螺目前有四種紅樹林,分別為海
茄苳、欖李、紅海欖與水筆仔。《
澎湖廳志》記載:呂借娘,
南大嶼嘉丁尾鄉人,嫁西湖鄉許夾。
咸豐七年(1857)氏年二十八,守節。嘉丁尾鄉,嘉丁尾臺語發音如茄埕尾,即為今日
七美平和村的
頂茄埕與
下茄埕。依據陳高樑<澎湖
青螺濕地栽植紅樹林生長適應性之研究>的研究,此地紅樹林於
1974年曾經發展養殖漁業而遭砍除,自
1994年開始至
2000年時,在5個不同區域直播或直插海
茄苳、五梨跤及水筆仔繁殖體,而欖李則栽植1年生之容器苗,成為今日林相。由此可知,清代以迄
日治時代,澎湖
潮間帶應有少數區域的紅樹林林相存在。
-
「土炭」,乃因
青螺虎頭山出產煤礦,
明治32年《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記載:
青螺虎頭山煤礦清末已有開採記錄,
光緒十一年(1885)因開採導致發生21人被壓死的慘劇。村民以維繫得罪山神被處罰而停止開採。因此
澎湖廳志才有「煤炭,產於
青螺山中,象鼻海澨、然所出不多,以風水所係,故無肯掘之者」也曾在此地附近立十八王宮祭祀不幸罹難者,然十八王宮今已不復存。且發生災難最後關閉。
日治時期,歷經數次開採,然因品質不佳,採掘也告停止。二次戰後,也是開採後,因經濟價值不高而無疾而終。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自古傳說依澎湖之地理形勢,若能出一位真命天子,則皇后必定出自
湖西之
青螺。本則韻文除了讚美
青螺女子的容貌,而且把
青螺特殊的物產,海茄冬及媒礦標示出來,讓大家能更進一步瞭解
青螺。-
-
文字來源|澎湖諺語(高芷琳:著)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