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港社(頂洪)始祖洪廷荊(1608-)係青岐洪氏14世祖;崇禎年間自后豐徙澎。
-
按
龍門港另一洪氏始遷祖洪光勳係
尖山社洪氏始祖
洪廷采8世裔孫,道光年間徙
龍門港社。尚有
洪廷采裔孫洪三合,
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入贅歐姓。
-
龍門港社(下洪)始祖洪泉隱(同德)(1594-)係烈嶼、柏埔洪氏14世祖;明、天啟年間徙澎。
-
按(柏埔)洪氏開浯始祖19郎洪公植係烈嶼、青岐洪氏開浯始祖17郎洪公楷堂弟;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11年(1143),孝宗初期登科,仕於泉州、南安;孝宗隆興元年(1163)遷居烈嶼、柏埔。
-
考
尖山社(
烏泥)始遷祖洪壹係洪泉隱曾孫;另有洪泉隱7世裔孫洪元芳,乾隆晚期
入贅烏泥吳氏,其玄孫洪長命(
1884-
1966),
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入贅港尾社許氏。
-
紅羅罩社(頂寮)11世洪錦川《洪氏宗譜‧澎湖各派略說‧
講美派》載:
港尾洪氏,由
烏泥移居;
港尾洪氏開基祖牌內所載歷代先祖名諱、生辰、祭日與
烏泥相同,皆奉元芳公為始祖。考其原因,乃元芳公5世裔孫長命公,進贅
港尾,厥後,為追念先人鴻恩,重抄
港尾祖牌內奉祀。
-
考
尖山社(
烏泥)洪氏始遷祖洪元芳,係
龍門港社(西南甲)洪氏始祖洪泉隱7世裔孫;乾隆晚期自
龍門港入贅烏泥吳氏。洪錦川《洪氏宗譜‧澎湖各派略說‧良文下社派》載:洪泉隱,係金門、烈嶼、栢埔洪氏開浯始祖19郎公洪公植14世裔孫。洪公植,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11年(1141);孝宗初期,登科,仕於泉州、南安;孝宗紹興元年(1163),遷居烈嶼、栢埔。(洪公植係金門、青岐洪氏開浯始祖17郎洪公楷堂弟)。
-
按洪長命,
港尾祖牌載,生於
光緒10年,卒於
民國55年(
1884-
1966);
日本時代、明治時期
入贅許氏;裔孫皆承父姓;洪氏,今傳6世。
-
日本時代、昭和時期,洪氏有三合院2間(今
講美村41、42號)。目前,仍居於社內的農夫洪錦寶,係洪長命3世裔孫;現任職國立台北大學,教授文史課程的洪健榮,則係洪長命4世裔孫。
-
據洪錦寶口述,其祖父
港尾社人皆稱「洪猴命仔」,由於勤奮打拼,日耕於山,夜釣於水,加以生性節儉,遂累積了不少財富,故該社有俗諺曰:「當洪猴命仔的孩子,不怕沒飯吃。」蓋當時一般家庭孩子生得多,經濟窘困,張羅三餐皆嫌吃力,故有此諺。
-
文章來源、作者|蔡光庭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