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人物照  影像來源:曾文明老師。

顏阿參

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望安鄉中社村花宅)人,筆名顏桂薰。曾在《高雄新報》擔任記者,後因家事上的考慮辭職。昭和16年(1941)1月又因《高雄新報》過去同仁之邀,再度回到該報編輯部服務。戰後受《國聲報》邀請擔任記者。由於所寫「心聲」專欄,抨擊、譏刺當道,早為政府所忌。民國36年(1947)二二八事件發生,3月6日高雄展開鎮壓,立刻北上逃亡,而後逃回澎湖,從事沿岸的漁業工作。做為一位新聞記者,得到輿論界對他的評價是「言論公正,見識卓越,人格高邁」;而身為一位知識份子,他具有「弘毅」的精神,並有志願肩擔「任重道遠」使命的執著。顏氏遺有其自民國35年11月起於《國聲報》發表的文章剪貼簿《我的紀錄》一冊,內容包括:一、〈為澎湖八萬同胞呼籲–怨望高雄港〉、二、〈謹呈高雄市十五萬同胞–希望高雄港–從望安難記說起〉...等等。
-
文字來源|望安鄉
-
筆名顏桂薰,望安鄉中社村花宅)人,在望安完成公學校教育後,到高雄就讀於高雄商業補習學校,另亦從事學習漢文,打下漢學根柢,大正15年(1926)畢業。昭和2年(1927)起任職於高雄醫院,直到昭和9年(1934)以會計主任退職。而後入《高雄新報》擔任記者,卻因家事上的考慮而於昭和12年(1937)9月辭職,辭職後其家為《臺灣新民報》取次所(經銷處),另在昭和13年(1938)61月10日於鹽埕區開設日新堂書店,經營新、舊圖書雜誌的販賣、經銷與交換。
-
昭和16年(1941)1月又因《高雄新報》過去同仁之邀,再度回到該報編輯部服務。由於預見日本必敗,將敗則會有殺知識份子之舉,而其同志王天賞也因不改姓名而被下獄,乃於昭和19年(1944)逃回澎湖望安,時望安支廳長出口定吉疑其回澎之意,乃詐病,三餐減其一,每食減其碗,以作出「病態」,當出口與望安庄長西伊太郎來訪時,幸而瞞過。
-
戰後為効忠祖國,在望安開治安委員會,在中社花宅部落)募得2,260円做為捐款,以參加在馬公的全澎湖歡迎委員會,還組自強委員會、青年團,防止打日本警察事件擴大,維持鄉里的治安,並在望安國校公審上述出口定吉與西伊太郎兩人。而後在已任高雄市教育科長王天賞的邀請下回到高雄,總計在澎湖1年4個月。到高雄後被派到楠梓國校任首任校長,因表弟陳連無法協助內務,又因市府發不出薪水,教育股長又說學生若穿木屐,校長、老師就要受罰,就任3個月即去職。再回望安,被選為中社村長,亦從事沿岸的漁業工作。幾個月後受《國聲報》邀請,擔任記者。
-
由於所寫「心聲」專欄,抨擊、譏刺當道,早為政府所忌。民國36年(1947)二二八事件發生,3月6日高雄展開鎮壓,立刻北上逃亡,而後逃回澎湖,重操舊業。民國37年(1948)5月,他和堂弟顏阿統船長,坐顏阿槌的漁船,做第2次近海捕魚,因遇颱風,全船十多人全成不歸之客,死時才39歲,聞者惜之。
-
顏氏一生關心故鄉花宅昭和18年(1943)8月臺灣南部發生霍亂,蔓延到望安,為了防止,乃封港不准漁船出海,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在高雄的望安人乃在其發起下,共捐出500円,其中200円捐給協助防疫的工作人員,300円做為罹災救濟。亦曾在昭和19年(1944)知悉澎湖天后宮有「維修募款」活動,鄰近部落水垵望安將澳已有捐款時,即積極奔走,但也只募到295円,為不落人後,個人補上205円,湊齊500円。5月18日以「花宅有志一同」名義捐出,在團體的捐款中僅次內垵村的660円。其個人捐款為總數的40%以上,可見其熱心公益之一斑。
-
顏氏雖居住高雄的時間較澎湖為久,卻無時不為故鄉–澎湖同胞追求自由、繁榮生活而努力,尤其是在他生命後期的數年歲月中,更是義無反顧地無視一己的利益與安危,為了故鄉,做了他自己認為是「光輝燦爛」的工作。做為一位新聞記者,得到輿論界對他的評價是「言論公正,見識卓越,人格高邁」;而身為一位知識份子,他具有「弘毅」的精神,並有志願肩擔「任重道遠」使命的執著。
-
顏氏遺有其自民國35年11月起於《國聲報》發表的文章剪貼簿《我的紀錄》一冊,內容包括:
-
1.〈為澎湖八萬同胞呼籲–怨望高雄港〉(35.11.26.)2.〈謹呈高雄市十五萬同胞–希望高雄港–從望安難記說起〉(一)~(十)(35.11.28.;11.30.;12.1.;12.3.;12.4.;12.8.;12.10.;12.11.;12.12.;12.13.)3.〈來論:向陳長官陳訴〉(35.12.6.)4.〈高雄縣參議會雜感〉(35.11.?)5.〈高雄縣參議會後感〉(35.11.30.)6.〈新春小感〉(36.1.5.)7.〈棒球決賽網後寸觀〉(36.1.7.)8.〈心聲〉(36.1.31.)9.〈高雄魚市場近況〉(36.2.4.)
-
文章來源|曾文明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