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建碑記紀錄

影像分類:廟碑  2019重建碑記紀錄|拍攝日期:2018-11-07(星期三)

花宅五府千歲廟重建碑記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隱藏資訊

隸屬空間|五府千歲廟
花宅五府千歲廟重建碑記
-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的《終戰詔書》透過日本放送協會(NHK)正式對外「玉音放送」,結束了二次大戰。臺灣人民歡欣鼓舞的以為迎來一個全新的時局,然而卻是另外一個殖民統治的政權。隨著二戰的終結,中國國共內戰的烽火也一路由東北向南蔓延。一向被中國視為邊陲的臺灣,此時成為國民黨政府米糧物資的供應地。蘇瑤崇的研究指出:當時省政府雖然掌握臺灣糧食資源,卻是大量「移出」至中國,以及作為軍(眷)及公教糧,而非留在臺灣供民自用,顯示了政府接管臺灣之後,臺灣成為統治者不斷榨取糧食資源的對象。兼以管制措施失當,造成了1946年1947年臺灣的「米荒」。政府對臺灣的掠奪造成社會失序,爾後演變而生的二二八事變,更帶來悲慘傷亡。
-
通貨膨脹,持續的惡化。《臺灣省通志》記載,民國34年(1945)10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開始,台幣之發行額由16億元快速累進至28億元。民國35年底已達53億元,民國36年為170億元,民國37年發行額漲至1,420億元,民國38年6月更高達5,270億元之驚人數字,民國38年物價已為民國34年7,000倍以上。以米價為例,1945年11月一市斗42元的米價,1946年10月以後從190多元一路上揚,到1947年2月已達390多元,4月甚至已超過660元。1946年1月以後米價逐月暴漲,導致偏鄉地方饑荒問題,澎湖自不例外。1946年08月09日澎湖<參議會決議案>,也圍繞在糧食恐慌的議題,希望政府能改善澎湖居民的基本生活。民國38年(1949)6月15日,臺灣省政府為解決通貨膨脹,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正式發行新臺幣,明訂4萬元舊臺幣兌換1元新臺幣。
-
望安鄉花宅五府千歲廟,在臺灣發生慘烈的二二八事變之後改建,自民國36年(1947)7月起興工至民國38年(1949)8月竣工。改建過程經歷了臺灣通貨膨脹最嚴重的時代,以及新台幣換舊台幣的關鍵時刻。在民國36年7月起興工之前,花宅五府千歲廟以沾開建廟資金的募集,在此期間五府千歲廟石碑共記載五次寄付金額:「第一次寄附金者弍佰肆拾陸人,計柒拾壹萬玖仟參佰元計參拾玖萬伍仟元整(米每乙包價值伍仟元至柒仟元);第二次寄附金者壹佰陸拾玖人,計壹佰參拾參萬弍仟陸佰元正(米每乙包價值柒仟元至伍萬元);第參次寄附金者壹陸壹人,計壹仟肆佰參拾壹萬柒佰柒拾伍元整(米每乙包價值伍萬至壹佰參拾萬元);第五次寄附金者參拾玖人,計新台幣陸仟壹佰肆拾參元參角正(米每乙包價值新台幣肆拾元至陸拾柒元);外鄉信士寄附者,計舊台幣弍佰玖拾陸萬玖仟陸佰元整,新台幣弍拾伍元整。船艭寄附金,計參拾玖萬伍仟元整,柒壹柒人。總計舊台幣柒仟肆佰零陸萬捌仟伍佰玖拾柒元整,新台幣陸仟壹佰陸拾捌元參角整。」
-
建廟資金無法一次到位,雖然是興建廟宇過程中常見的現在,然而分五次募集資金,也反映當時的經濟狀況不佳,經費籌募困難的困境。其次,此石碑特地以附註米價的波動,亦可見舊台幣已不受人民的信任,米穀成為當時社會衡量物價的標準之一。第三,此碑列出船艭寄附金,「計參拾玖萬伍仟元整,柒壹柒人」。船艭,小型船隻,花宅大正4年(1915)的水產調查報告中有鯛延繩業2艘、一本釣的漁船9艘;昭和5年(1930)的水產調查報告,從事延繩釣的船隻已達11艘,61人;一本釣的業者有35人,兼業者10人;在這15年間,花宅漁業已有長足的進步。二次戰後初期,花宅的漁船數應不下20艘。
-
民國35年(1946)6月,媽宮東甲里人發起勸募重建北極殿,以郭石頭為正總董,許志、藍鋠西為副總董,高慶義等人為正董,以上諸人之捐款已逾台幣一千萬以上。花宅五府千歲廟於36年(1947)7月至民國38年(1949)8月改建,涵蓋新舊台幣時期,既有舊台幣74,068,597元,新台幣6,168.3元。媽宮北辰宮民國38年增建四棰亭改建所立的捐款題名碑,金額更高達580,000,000。此三塊石碑都見證了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紙鈔形同廢紙的時代,花宅五府千歲廟的碑記,更反映了米穀是當時衡量物價的準貨幣之一。
-
#感謝曾文明老師提供碑記文字檔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9-08-01。知識更新|2024-06-16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