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垵內塹宮奉祀一塊城隍牌位,全文為「玉敕本境主靈應侯趙牌位」。此塊牌位據廟方表示當初欲雕刻城隍爺金身,但是一直「博無杯」,只好以牌位代替。「當初」是指何時?本境主靈應侯趙是來自
文澳城隍廟或
媽宮城隍廟?
-
光緒17年(1891)1月15日,
一新社開設樂善堂著造《覺悟選新》,分為匏土木革石金絲竹,共八卷。現存的《覺悟選新》,有
1905年重刊本與
1978年的重刊本。
1905年之重刊本融入
1901年的清水解鴉片煙等事蹟;
1978年的重刊本,則由
吳克文重新編排增刪
1905年之重刊本的內容。從現存版本,
光緒17年(1891)一新社奉祀神明有南天文衡聖帝勅封翊漢大天尊關(羽)、太醫院慈濟真君勅封博施天尊許(遜)等,其中澎湖境主靈應侯城隍爺姓「方」,掌理壇務兼主功過司。
-
大正8年(1919)媽宮方府城隍出巡
八罩,
大嶼善信專程至
八罩恭請方府城隍蒞鄉巡行,方府城隍驚覺
大嶼(
七美)陰氣太重,鬼影幢幢,遂上奏玉帝敕令龔府城隍長駐整頓。龔府城隍初到
大嶼皆以鸞筆指示,至
1921年始採乩童許閏。
1923年起,龔府城隍歷經大小戰役,始肅清鬼魅,並將鬼魅葬於
東湖石敢當祭壇之下的海岸。此為今日
七美城隍廟之淵源,當時
媽宮城隍爺還是由方府掌任。
-
大正15年(1926)歲次丙寅秋月,楊子達、蘇物華、陳耀仁等人先於城隍廟內成立宣講社藉以宣講勸善,隨後請旨著書,10月15日神聖賜名西瀛誘善堂宣講社並正式著書,爾後完成《覺悟金鐘》一書,共分四卷。此時,西瀛誘善堂宣講社靈應侯康為正主席,天后宫天上聖母林為副主席。從《覺悟金鐘》一書得知,此際
媽宮城隍廟城隍爺已由方府改為康府,其原由可能為
大正年間有
鸞堂著書,方府城隍有功而升任他處,故而改派康府城隍為澎湖之境主。
-
昭和5年(1930)端月,德善堂於城隍廟內著造《挽世真經》時,仍以康府城隍為政主席。隔年
(1931),黄協恭、陳飛來、許臥雲等於黃協恭之黃宅學鸞,迨至菊秋廿二日玉詔准予開堂著書。十月起正式開堂著書,成立敬字社德善堂,書名《樂岸玉真》。敬字社德善堂自城隍廟出走、獨立成堂。然而,其著造《樂岸玉真》時,正主席已改為「本境主靈應侯趙」。隔年
(1932),修身社勤善堂張光亮等人請旨著造《化明金篇》時,商界天后宮公善樓為
扶鸞之所,正主席也是「靈應侯趙」。大正末年,澎湖境主由方府改為康府。
昭和6年(1931)陰曆10月,「康府城隍」又改為「趙府城隍」,澎湖境主靈應侯姓氏的轉化變革,都脫離不了
鸞堂組織的運作。
-
昭和6年(1931)孔廟發起重修,出身
西嶼的巨商
鍾紅樟捐金貳拾圓。同年城隍廟改建,《臺灣日日新報》特別於10月4日報導:「
鍾紅樟率先捐款1,000元」,爾後
鍾紅樟並出任改建之正總董。城隍廟於今留有
鍾紅樟所敬獻之石柱一對:「陰典默默機關用盡莫逃刑陽法昭昭恣肆行為猶漏網」。該報並接續報導:「
內垵一鄉,至自發的為城隍廟之行館,擬合捐巨額以助重新。……。」今日
媽宮城隍廟仍留有
西嶼庄善信捐款題名碑,排在最前面的即是
內垵鄉。
-
綜而言之,
內垵內塹宮奉祀的城隍牌位,其原由應來自
昭和6年(1931)媽宮城隍廟改建,
內垵人迎請城隍爺前來駐蹕,並以
內塹宮為行台,因而在
內塹宮留下城隍爺的信仰。再從當時出版的鸞書觀之,
內塹宮「玉敕本境主靈應侯趙牌位」,應是
昭和7年(1932)以後的文物。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2-10-23。知識更新|2024-10-20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