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彙|青螺煤礦
-
郇和與澎湖
青螺煤礦
-
光緒11年(1885)青螺虎頭山煤礦因開採導致發生21人被壓死的慘劇。鄉民以為得罪山神被處罰而停止開採。因此
澎湖廳志才有「煤炭,產於
青螺山中,象鼻海澨、然所出不多,以風水所係,故無肯掘之者」也曾在此地附近立十八王宮祭祀不幸罹難者,然十八王宮今已不復存。
日治時期,
青螺煤礦歷經數次開採,申請採礦者包括河合秀七郎、水谷貞治、柳田壯、澤井市造、小松利三郎、山野新七郎、陳和尚、大渡右次郎等人。然因品質不佳,旋採旋廢。二次戰後,亦復如是。舊
湖西有應廟奉祀萬靈公與八靈公牌位,其中的八靈公極可能是十八王宮倒塌或無人照料後,移祀於
湖西有應廟。
-
青螺虎頭山的煤礦,早於
同治年間便有開採之紀錄,陳政三所著之〈郇和澎湖煤礦探勘行〉便描述當時開採之梗概。郇和(Robert Swinhoe),也譯成史溫侯或斯文豪,為英國外交官與動物學家,長期從事華南與台灣的動物研究,記錄台灣諸多特有種與亞種動物。
-
從
1858年志
1863年之間,郇和三度造訪澎湖。
1864年,郇和搭乘大鴇號(Bustard)再來澎湖,探詢Netherby號船難事件。
1867年,郇和得知澎湖有煤礦的消息。消息的來源是因為
1866年10月義勇兵號燃煤不足,開進
媽宮港避難,因無法繼續航行請求協台(Heetai)的幫忙。協台同意義勇兵號輪機長帶著車輛與一百名苦力前往
大山嶼的東北邊採煤,共獲得21噸煤炭與船上的煤炭混合使用解決危機。21噸的煤碳量,頗令人驚奇。郇和乃向英國駐華公使阿禮國(Sir John Rutherford Alcock)提出澎湖採礦的建議。
-
同治6年(1867)英國駐華公使阿禮國巡視澎湖各地,向閩浙總督吳棠與福建巡撫李福泰等,提出開採澎湖煤礦的要求。清國官員雖然態度消極,郇和不死心於
1867年8月23日再來澎湖探勘煤礦,並拜會通判俞紹照。郇和前往
虎頭山(Siges Head Hill獅子頭山)採掘煤炭,雖然遭遇
青螺鄉民團團包圍,最終仍然獲得煤炭樣本。郇和又前往
紗帽山(Dome Hill) ,在賄賂當地一位老婦之後,得知煤礦的地點並檢視一番。8月28日,俞紹照遞交一份
青螺耆老黄萬(Huang Wang)李亞(Le-ya)等32聯名的〈澎湖耆老致澎湖廳請願書〉,其大意如下:
-
本島雖為彈丸之地,但乃省垣重地,請貴廳轉達省方督撫有關吾等請願,並請知會來澎勘查委員,以佑我島民福祉。自澎歸我大清,與海壇(Haitan)、南澳(Namoa)自古即並稱「海中三山(the three hills in the sea),為全省咽喉,澎湖又處台、廈中間,號稱「東南屏障」(a screen of protection on the south-east),地位更勝海壇、南澳兩地。本島東北
奎壁澳(Heu-ping)
青螺社(the Tsing-lo parish)
虎頭山(Siges Hill)為全澎龍脈源頭,攸關島民興衰。之前有―、二貪婪愚民,私挖煤炭,不幸暴斃。全澎耆老有鑑於此,請求官府頒發禁令。自此,視該山為聖山,無人再敢冒犯,島民得能安居樂業。去歲澎島慘遭飢荒,有吳姓提督(Admiral Wu)恰駕來巡,動力所需,尋煤不著。島民代表祈求提督賑災,獲其慷慨解囊,捐銀千兩。百姓感念,知提督船舶缺煤,爭相協助,地方官府乃命百姓於不影響龍脈之地,挖得百擔餘煤炭(按1擔100斤60.52公斤),轉供提督船舶開航前往福州。惟,有數人挖煤罹難。渠等係為報恩致死,百姓未曾稍加責難。今吾等由布告得知,英國公使阿禮國曾至福州拜會督撫,要求訓令貴廳,全力配合英國官員來島勘查煤藏。聞此,百姓難安,不知如何自處。天地尚知保全生靈,大人身為父母官,也該賜黎民安康。吾等並非只為己身利害計,乞求保全此不毛之地,而係謀全省福利耳。還請施展官威,保護吾等。並請轉達請願予督撫暨奉派來澎會勘委員,俾能鞏固本省咽喉,確保全澎島民永享安康。全體叩首。
-
青螺虎頭山一直被視為澎湖龍脈之源頭,從該文中可知
青螺煤礦在
同治年間以前斷斷續續有鄉民開採以為燃料,病故或意外卻頻頻發生,遂由有司示禁。
同治5年(1866)夏,澎湖大旱。秋,又有颱風鹹雨來襲,民大饑。副將張顯貴移文請賑,捐俸為倡。台灣兵備吳大廷發銀二千元,先後籌買薯絲四十萬零七千七百觔。又,記名總兵同安人吳鴻源,收風港口,自捐食米百餘石、薯絲一千三百擔。此兩位吳姓官員應為文中提及「吳姓提督(Admiral Wu)恰駕來巡,捐銀千兩」者其中之一。澎湖居民感念,遂許官方開挖煤礦,以利汽船繼續向前航行。
-
其次,來澎會勘採煤問題的委員,臺灣府葉宗元以海島民風悍,如開採煤炭,種種不便。平潭同知鄭元杰等謂:「英阿公使所指產煤之處,係澎湖廳署東北,土名
青螺鄉之
虎頭山。據紳耆稱,該山為全澎湖發源龍脈,風水所關,前有鄉民盜挖,曾示在案。即如台北雞籠山產煤,前經督撫封禁。嗣
同治三年間,稅務司美里登議欲開挖,又前徐巡撫呈總理衙門照會停止。事同一律,懇請援案辦理省督撫等依此等意見,照例會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轉行照會英使,停止開採澎湖煤礦之議。
-
19世紀中葉,自
1844年6-8月
Richard Collinson搭乘Plover號來澎湖做水文調查,爾後有郇和(Robert Swinhoe)、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等人陸續來澎湖做各種調查。普魯士人弗立德也注意澎湖群島優良的
媽宮港在海運與軍事上重要的戰略意義,誰能鞏固澎湖就能臺南與廈門,亦即控制臺灣與福建兩地。因此,
1864年普魯士原計劃在澎湖建立海軍據點,但最終執行該計畫的構想無法實現。
-
澎湖天然資源極度匱乏,19世紀中期,
青螺煤礦卻一度成為英國關注的焦點,與基隆煤礦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被討論。取得煤礦是海上航行的保證,更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戰備物資。然而,在風水龍脈的考量下,官員與庶民齊聲反對,英國最終放棄澎湖的採煤計畫。
-
#參考資料
-
陳政三,〈郇和澎湖煤礦探勘行〉,《紅毛探親再記:島內島外趴趴走》,2013。
-
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2006。
-
周政男彙編,新竹地區煤礦史論著彙編(上) ,2017。
-
台灣總督府府報
-
臺灣總督府檔案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青螺村的
虎頭山由
玄武岩構成,表面為
玄武岩風化後生成之褐色黏土。
虎頭山是本島唯一有凝灰岩的地方,(尚有
北寮半島也有凝灰岩)凝灰岩覆蓋在
玄武岩流之下,代表此地至少有兩次的熔岩噴發。
虎頭山背風側尚有一風積土層。在
玄武岩與凝灰岩之間有一泥灰層,部分裸露於地表。
-
澎湖縣的礦業不甚發達,但
湖西鄉青螺村虎頭山卻有一處煤礦場。
青螺煤礦,位於
虎頭山北面山腳,
坑口已經埋沒,
坑口旁原有一金口,洞深十二尺、寬八尺,每到下雨天時,在附近工作的農人皆會到此避雨,戰後因成為軍事管制地,相關設施皆被摧毀。
-
虎頭山海拔29.5公尺,東西南北長,各成一百至二百公尺左右的小獨立圓頂山崗,
地質以
玄武岩構成,試崛時就判斷有含炭化木(亞炭)之紅色與灰白色頁岩小露頭,該炭礦經過專家判斷,應是由小樹枝所炭化,其木質組織不甚良好,在質與量兩方面,較沒有經濟上的價值。
青螺煤礦在清代時因地方上之風水觀念,無人開採。
明治30年(1897)時由日本人山野七郎取得採礦權,所產的礦產為亞炭,但因為炭質不佳、採煤坑道容易崩潰而停採。日本人放棄經理煤礦後,
馬公西文澳人陳和尚承接其礦業,於
大正6年(1917)10月獲准成立。礦區面積為30,249坪,
大正七年的產值為649,900圓。但煤礦產量一直都不穩定。戰後初期,政府曾派工礦團至澎湖調查有無礦產資源,報告的結論中,建議政府應放棄在此開礦的想法。但還是有人不放棄,
民國45年(1056)聶子忠與
東石村人綽號猴皆二位繼續經營,後來由
湖東人乞仔接管,最後還是因為品質不佳,經營不善而宣告終止。
-
礦務局曾派人前去調查,當時
青螺煤礦要賣給台電當燃料,但電力公司卻認為其開採出來的煤礦每公斤熱量僅有二、三千卡,不及台灣煤礦一半,因此拒買。
湖西鄉耆老陳文端曾買過
青螺的煤礦,也認為該煤煙多熱量小。
湖西鄉唯一的煤礦業,就從此進入歷史的長流中。
-
資訊引用|《
湖西鄉志》
知識建檔|2017-11-25。知識更新|2021-03-27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