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難者紀念碑

影像分類:石碑  罹難者紀念碑|拍攝日期:2019-03-27(星期三)

第二光盛輪海難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民國45年(1956)11月16日清晨5時多,光和輪船公司航行高馬線的「第二光盛輪」(俗稱「鐵光盛」),在開往馬公行經東吉嶼海域時,因能見度欠佳,不慎觸撞西吉的「深窟塭仔」,雖隨即倒俥,但當再開俥前進時,又觸及港外西側的另一處暗礁,雖又倒俥,但此時船身已破裂極嚴重,船長乃下令於西吉港外的西南方下錨,並發出求救信號,船上人員也穿上救生衣等待救援,但船尾已開始下沉,且下沉速度很快。此時風急浪高,東吉西吉嶼的船隻均無法靠近救援。而岸上的西吉村民據說原有多人擬下海營救,因當時風浪確實勁猛而作罷,最後只有許進齊一人,利用一條長繩索,綁上浮筒,獨自下海救人,但因難度極高,以致全船乘客和船員共106人,只有6人生還。民國46年(1957)11月,澎湖縣各界在馬公觀音亭左前方的面海處立碑紀念,由當時的澎湖縣議會議長莊東撰題「第二光盛輪遇難乘客碑誌」,並列刻罹難者姓名,以示永久悼念。
-
<第二光盛輪遇難乘客碑誌>
-
嗟!我澎邑迭起海難,昔之第三海盛及聯盛事件猶悸於心,詎第二光盛輪於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又告失事於西吉。是役也,遇難乘客軍民達一百人之眾,情形慘烈空前,何忍想像。地方各界於震悼之餘,起而級謀善後,奔走呼號,各方援手,用能稍撫難屬,聊慰冤魂。至刑責部分亦已由司法機關審理,料不難昭雪。惟是事雖告寢而不盡餘哀,爰議建罹難姓名碑於西瀛勝境,用示永久悼念。亦以警航政有司於今後云。計開:
-
孫桃、林主、陳興帶、吳超、洪有財、陳其盆、魏翁金、高天位、顏本、許文採、歐長樹、余金溪、張許薑、余蕭英、陳偉、王聯相、蔡鼎額、蔡伸、吳清景、陳久長、鍾良、顏開明、鄭文慎、張義吉、林丁來、王扶全、陳順意、許有益、呂永熙、屠計榮、歐養乞、張中界、林賜進、趙景春、陳翁石珠、李金枝、顏江河、林海、姚加良、魏總或、洪祖甲、蕭孝一、陳里鐘、吳水源、洪建守、劉天長、邵阿串、楊太郎、黃崑生、張子午、楊金發、趙協榮、楊良將、董愛子、顏媽縛、張貼、蔡清泉、劉銀洲、許江傳、黃美瑳、高頂、梁明新、何根光、張國勳、黃德忍、王麗華、許姚菊、劉邦義、哀永發、楊目正、呂果松、王麗梅、伍發、張永華、劉段才、毛永芳、陳汀洲、王富元、陳仕斌、王利、翁媽要、洪進端、孫門鏲、王自中、黃順填、王潘玉素、魏總份、韓世雄、李子、許明和、方後世、陳阿食、陳增松、胡俊賢、葉菖、張粗、陳滿堂、吳安靜、陳天賜、黃玉彩(人名間用「、」頓號隔開)
-
澎湖縣議會議長莊東敬題
-
中華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吉日
-
「第二光盛輪遇難乘客碑誌」位於觀音亭園區左側。民國45年(1956)11月16日清晨5時多,光和輪船公司航行高馬線的「第二光盛輪」,在開往馬公行經東吉嶼海域時,因能見度欠佳,風浪過大,不慎觸撞西吉的「深窟塭仔」,雖隨即倒俥,但當再開俥前進時,又觸及港外西側的另一處暗礁,雖又倒俥,但此時船身已破裂極嚴重,船長乃下令於西吉港外的西南方下錨,並發出求救信號,船上人員也穿上救生衣等待救援,但船尾已開始下沉,且下沉速度很快。此時風急浪高,東吉西吉嶼的船隻均無法靠近救援。第二光盛輪沉沒的地點距離西吉僅數百公尺,西吉員警傅培生於是發動村民下海搶救,西吉漁民許進齊、陳帕、吳來、陳北、陳添、吳搖等六人攜帶繩索下海搶救,共救回六人。西吉分校主任李長榮、教員李萬碁、鐘進添等解衣相助,六個人才慢慢甦醒。」 11月25日第二光盛輪善後委員會由陳志堅、李玉林莊東等人分成三組,赴各地慰問罹難者家屬,並陸續處理善後事宜。 該起事件為戰後台灣澎湖地區死亡人數最多的船難,民國46年(1957)11月,澎湖縣各界在馬公觀音亭左前方的面海處立碑紀念,由當時的澎湖縣議會議長莊東撰題「第二光盛輪遇難乘客碑誌」,並列刻罹難者姓名,以示永久悼念。
-
文字提供|許玉河老師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