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戴福記魚灶記錄

2025戴福記魚灶記錄|拍攝日期:2025-02-10(星期一)

南寮戴福記魚灶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趙男,1940年生,從小出生在南寮村,當兵回來後,到戴福記於1959年興建的魚灶(圖18)工作。戴福記原本是在嘉義布袋從事做電土(碳化鈣CaC2)、養鴨產業生意人,來澎湖結婚後便投入魚灶事業經營;白天到魚市場批發購買臭肉、小管,雇車載到南寮魚灶加工,或是用牛車北寮村南的南寮漁港載貨。當時南寮村有6組「臭肉罾」,一組臭肉魚罾要二十多人才能作業,這些漁獲都是由南寮的福記魚灶處理。趙男憶及:「曾經有一年,收了一百多籠的小管,那天曬場從魚灶向東經過目前的『許返古厝』前一直排到魚灶倉庫附近」的盛況。
-
趙男也就是在魚灶工作的二至三年間,跟從小彼此就認識的太太許女看對了眼。許女是魚灶灶主戴福記的千金,當時還不流行自由戀愛,但趙男工作認真,所以戴福記夫妻憑著父母之命就決定了這樁婚姻。許女曾在湖西鄉公所任職臨時雇工,後來調收發室,擔任過共16年的代表、調解委員會委員等職。趙男表示:「太太是一位個性恬靜、古意、樸實,不喜歡道人是非的女人」,就因為彼此個性相合,才能互生好感,於1964年辦理結婚。當時許女雖然在鄉公所工作,下班回家還是會幫忙處理魚乾包裝有關作業。一般會先把裝魚的木箱秤重,然後在外箱標示重量,裝入臭肉魚乾後再秤重,總重扣除木箱重量就是魚乾的淨重。別看女人手臂細小,七、八十台斤的魚箱還是抬得起來。
-
1965年,趙男25歲時,進入在馬公鎮1981年升格為馬公市)民權路上的第一信用合作社上班,剛開始只當臨時雇工,後來升做外務員,休假日就幫忙處理魚灶相關工作。直到岳父戴福記老了,魚灶都交由趙男打理,目前魚灶則已停用。以前每逢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南寮村民「拜門口」時,趙男也會順便端一些供品到灶邊祭拜好兄弟。準備一張小桌子,擺在魚灶附近,上面放一副牲禮,再準備一些經衣、白錢、銀紙等祀品祭拜。自從太太過世後,趙男已經好多年未進行祭拜魚灶的儀式。後來魚灶移交由社區使用,社區理事長表示當時趙男並未提及要祭拜之事,社區也就未延續「拜魚灶」的行為了。
-
文字引用|裊裊輕煙:澎湖魚灶產業現況初探(陳啓章|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博物館科)
知識建檔|2025-02-11。知識更新|2025-02-14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