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吉貝春節元宵習俗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吉貝島上的春節,除夕家戶團圓圍爐直到「初五隔開」其實與一般華人的過年氛圍無異,炊粿、全席祭拜樣樣不少。在初九天公生到元宵節才是吉貝島上開始登場的重頭節慶戲。
-
從初九傍晚起直到十五元宵夜,這段期間的傍晚,國中小的學童三五成群開始搶各廟壇的小神轎(在地稱為:空空凱仔或發聖公仔),扛著各廟壇的「虎爺」挨家挨戶的賀春送財,公廟加私壇的小神轎有時有五、六頂,由孩童扛著遊歷各家戶。手腳俐落者,早早在傍晚前便偷偷把小轎扛走藏起來,以便擁有扛小轎的權力。
-
各家戶在虎爺小神轎來訪時,點燃清香參拜虎爺後,再交換虎爺爐中清香至家中香爐,然後敬獻金紙和鞭炮。有的還會給扛轎孩童紅包,這也是搶扛轎權的目的之一。小神轎拜訪各家戶後,扛回各廟壇焚燒紙錢,為當日做一個圓滿的結束。
-
吉貝當地也流傳著應景的元宵節童謠:「十一ê兵、十二ê賊、十三ê關帝爺、十四ê李老爺、十五ê上元燈、十六ê上元後、十七ê擔火灰、十八ê〇〇龜」。吉貝島上早年有駐軍,而戒嚴時期過年期間都加強戒備停止休假,直到農曆十一開始駐軍和警察才能輪休,十二日後駐軍警休假期間,於是宵小可能就蠢蠢欲動。吉貝公廟以「武聖殿」為中心,主祀「文衡聖誕」農曆十三為飛昇日,十三、十四兩日早上各公廟神尊鑾駕聯合繞境祈安,十三日繞境回鑾前,循往例所有港內船舶不得進出,主要係因通常該日會是好天氣,漁民大量出海恐致轎班不足。早年曾有鐵齒民眾當日堅持出海,而生意外事件,所以直至今日,村民仍遵守十三日回鑾前不出海的慣例。
-
島上有許多由十數親友組成「佛會」,各佛會分別雕塑各路千歲神尊輪流供奉參拜,多數在農曆十四這天的清晨,擲筊由最多杯數者擔任爐主,迎回家中。元宵十五傍晚,公廟神龕下方空間,開放信眾屈身經過祈求護佑安康,稱為「行洞過(kiânn-tōng-kuè)」,吉貝觀音寺這天傍晚部分時段會限制男性信眾「行洞過」,只准女性「行洞過」,藉以保護信女不被鹹豬手騷擾。
-
元宵次日稍事休息,做為年節圓滿結束。農十七開始挑擔著風灶燃材灰燼上山入田施肥,亦即士農工商恢復勞作。「十八〇〇龜」,是指孩童之間遊戲或誦唸此童謠時,當要取笑某人時,某已某人的名字加上,稱為「十八〇〇龜」」作為結尾。
-
農曆正月12到14是島上餐廳最忙碌時期,各「佛會」、「米會(兄弟會、父母會)」分別聚餐-吃會。佛會為舊爐主宴請會員。米會為每年農12或14為會首(成員輪流擔任)宴請會腳,成為「吃米會」,宴中並進行移交名冊與量米公器具(竹製作桶罐,容量約一升,升唸呈tsin)。米會由十二個成員組成,功能為會腳中父母百年年老時之互助,由會首召集成員協助辦理喪事。米會禁忌習俗,必須所有成員或代理人到齊方能上菜開桌,成員不得中途離席,宴會結束時必須所有成員一齊站立離開,米會早期都由輪到的會首在自家烹煮,近年多數都交由當地餐館辦桌,無論自辦或到餐館辦理,有道菜從不缺席,(珍珠豆+象魚乾+排骨)湯,雖沒硬性規定,但多數仍沿襲傳統。
-
作者|陳金福先生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