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歷史
人物
賢達
類:
歷史
人物
軍事人物
區:
首頁
七美鄉
人物
時:
1935
(昭和10年)
─
2011
(民國100年)
顯示更多....
時:
日治時期
昭和
人物
時:
戰後時期
戰後初期
人物
時:
戰後時期
戒嚴期
人物
時:
戰後時期
解嚴後
人物
───
龔丕鵬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龔丕鵬(
1935
-
2011
),
民國廿四年
(1935)
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國小畢業。從軍時正值國共內戰,便隨國民政府來臺,
民國四十八年
(1959)
隨部隊於
七美鄉
駐防,並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夏生成走入婚姻。後再因營隊調動的緣故,離開了澎湖至臺灣本島繼續軍旅生活,直到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退伍。由於對於
七美鄉
土的好感及熱愛,龔丕鵬選擇回到
七美島
為退伍後的出發點並落地生根,於
七美
教會、
民國五十一年
(1962)
時受洗為基督徒,一開始販售自製的包子、饅頭謀生;接著藉由騎
三輪車
、駕
牛車
運送村民物資往返港口及住家賺取運費,是當地最早從事此項生意之人。
民國五十八年
末
(1969)
更花2萬餘元購入
七美
第一輛摩托貨運
三輪車
將貨運生意升級,開始經營規模更大的建材運送服務,接著經營工程建設,當地早期的柏油路面都是由他所舖,代表會舊址、
七美國中
也是出自他的手筆所建造。後於
民國六十一年
(1972)
在
南港村
開麵店,因生意興隆,
民國六十三年
(1974)
再擴大成為有百餘坪、十數間房間的福鵬餐廳旅舍,服務更加多元,依然供不應求,直到
民國七十一年
(1982)
聯合報報導其奮發創業致富故事,譽之為彼時之「
七美
首富」。龔丕鵬對澎湖
七美
的情感,讓他在此落葉生根,並白手起家,憑藉著自己的勇於嘗試及堅定毅力,終於開花結果,印證了「肯吃苦奮鬥,泥土也會變黃金」的古諺,實為
七美
人勤奮堅毅、努力不懈的典範人物。(訪談對象:女龔美燕)
-
資訊引用|續修
七美鄉
志
知識建檔|2023-06-23。知識更新|2024-06-24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七美鄉志
|
第618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下街仔
|
大池村
|
街巷地名
篩仔埔頂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大埔
|
大池村
|
農業地名
頂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下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後溝
|
大池村
|
水源地名
彎弓
|
大池村
|
器物地名
隔仔尾
|
大池村
|
方位地名
山仔尾
|
大池村
|
方位地名
後壁頂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石碑腳
|
大池村
|
方位地名
篩仔埔頂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大埔
|
大池村
|
農業地名
龍尾鼻
|
大池村
|
角鼻地名
鼻頭
|
大池村
|
角鼻地名
沙滬坪
|
大池村
|
石滬地名
大滬坪
|
大池村
|
石滬地名
頂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下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平台知識總數
7,69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