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亭古鐘

影像分類:  觀音亭古鐘|影像來源:陳英豪。拍攝日期:2015-12-12(星期六)

觀音亭古鐘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隸屬空間|觀音亭
古鐘安置於磚砌亭內,加裝有玻璃不易觀察,口緣已殘,殘件掉落地面,全件呈棕色,可能為原施有棕漆或銹色。鐘上有懸掛紐不易辨識其造型,全件以弦紋略可分為三層,其中最下一層都已碎裂掉落地面。中間層為陽鑄文「澎湖觀音亭」,下方弦紋右下方有小字橫書似「澎湖鎮記名總……」,字多模糊不清且沿至另一側,該側有「……北□□記」。現存一「古鐘亭」解說牌,為「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六月十六日,海軍第二造船廠整修」。
-
若銘文確實為澎湖鎮,1886年清法戰爭結束後,台灣建省,原澎湖水師副將與海壇鎮對調所才設澎湖鎮。觀音亭清法戰爭中因砲火毀損,通判程邦基到任澎湖後,先是以閤澎十三澳公捐錢二千貫重修城隍廟,程邦基於<重修城隍廟碑記>提及:「廟西觀音亭為砲圮,並建之」,故今觀音亭內有光緒12年(1886)程邦基所立「大慈悲」匾一方,當時可能僅有小型修補。事隔五年,1891(光緒17)年再由總兵吳宏洛修補,《澎湖廳志》:「總兵吳宏洛捐銀五百元修補,剩銀百餘,置南門內店屋收租,以資香火」。廟內也保有光緒歲次庚寅(1890)年由游擊劉忠樑所獻的「慈航普濟」匾,因此看來該次工程可能由吳宏洛劉忠樑負責,為時兩年,但若觀音亭古鐘可辨銘文確實為「澎湖鎮記名總」,應為記名總兵官,本鐘當屬1892(光緒18)年6月署理的記名總兵王芝生所贈,那鐘上可能就該次重修觀音亭的詳實來龍去脈。
-
作者|陳英豪
修正建議回報


觀音亭古鐘

影像分類:  觀音亭古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