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一艘
東吉漁船因捕不到魚,船靠
馬公港遂入
北辰宮進香,兩位漁民趁著四下無人之際,將廟內太子爺神像挾帶而出在船上供奉,希冀神明能保佑滿載而歸。神像遭竊,
北辰宮大為緊張擲筊問卜追求禍首,終於得知乃
東吉漁船所為。嗣後,由
許等爵議員出面斡旋,沿襲地方風俗,偷竊神像者罰其演戲兩天了事。
1969年9月,這回輪到
文澳城隍廟的菩薩遭殃,只是不知是哪一尊神明遭竊。報導指稱:澎湖最近宮廟的神明經常遭竊,多是漁民因捕不到魚,乃將宮廟神像「請」回漁船供奉,祈求豐收。
文澳城隍廟的菩薩究竟有無找回,不得而知。
-
同年10月6日,再度發生神明被偷之事。來自高雄茄萣的漁民史○○與鄭○,因漁事不利,趁著漁船寄籍
媽宮,進入
一新社,將廟中的慈濟真君與文衡聖帝帶走,隨後為刑警所查獲。偷竊神明的理由,來自地方風俗認為:若捕不到魚,需「借用」外縣市的神明在船上供奉始能轉運。此事亦記載於《
一新社歷年要事專錄》史○○與鄭○兩人偷竊神像,被張文周夫婦發現討回,張氏夫妻並報案,兩人遂遭拘留送法院,爾後又請人說情而放回。10月29日茄萣村長帶二人前來
一新社道歉,並寄附美術燈與大八仙彩為紀念。
-
《
馬公市各里人文叢書寺廟篇》記載
民國47年(1958)到54年
(1965)之間,傳說當年有信眾到
後寮三十人公廟祈求賭場無往不利,事與願違,憤而將廟內的三尊神像丟到海裡。神像正好隨著海流,漂抵達
桶盤北方的「
寮仔後」與「
覓仔口」,被前述
桶盤村民撿到。爾後甚至引發兩村互相爭奪三十人公神像的所有權。台灣大家樂、六合彩賭博盛行於
1980年代後期,三十人公廟確實常有賭徒前來祈求。然而,三十人公神像因信徒賭博不順而被丟棄,是在
1960年代左右,足足早了20年。其次,在
後寮被丟棄的神像是否一路飄到
桶盤海岸,也頗有疑問。假設當時是漁民所「請」,可是在船上供奉三十人公後依舊漁事不利,而將神像丟棄於
桶盤周遭海上。40年後的採訪,因時間遞移,將
1960年代的事件,刻印在
1980年代台灣盛行於有應公廟祈求大家樂、六合彩明牌的氛圍上,不無可能。
-
漁民以海為田,早期魚信難以掌握,祈求神明轉換運氣得請別家的神明,方有可能靈驗,抑是當時有趣的風俗。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