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後窟潭普渡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店仔口囝仔普、店仔口童子普
-
後窟潭普渡
-
後窟潭威靈殿鄰近海邊,主祀池府王爺,為後窟潭的主要公廟。威靈殿是目前所知澎湖唯一沒有舉行公普的聚落主廟,後窟潭居民則另行在7月29日舉辦店仔口囝仔普
-
相傳後窟潭威靈殿於創立初期,如同一般寺廟也於中元節辦理普渡。然而,後窟潭海岸,是王爺千秋寶艦的航道,常有千秋船靠港,居民也常在昔日日本人創立的養殖場海岸送水菜。然而,中元節辦理普渡之際,王爺的千秋寶艦不僅靠岸,也順便把參與普渡的好兄弟收走。某年,池府王爺降壇,乩身手持七星寶劍衝往海邊斬斷王船之繩索,不准其靠岸並指示:從此以後宮廟不再辦理普渡,以免好兄弟永世不得超生。後窟潭當的年逾八旬以上的耆老表示,從小就沒見過威靈殿普渡,此則池王斬斷王爺船繩索的傳說,推測至少在清末已然成形。
-
店仔口,昔日是小孩子遊戲的廣場,店仔口囝仔普究竟起源於何時,已難追尋。至少,以前是只有16歲以下的孩童才能參與。然而社,會的變遷,參與的規模日益縮小,今年又減少十餘位會員。今年的會首由葉德重先生家族博得,葉德重先生年逾八旬,一路鳴金將紙糊的觀音大士迎請回家,百歲人瑞的老母親聽聞此事,口中不禁念念有詞:「佛祖擱來阮兜啊!佛祖來擱阮兜啊!」,再親自爬上二樓拜拜。二樓的神龕,本奉祀著池王與祖先牌位,以客為尊請觀音佛祖坐左邊大位,燒香、祀果、奉茶,禮數虔誠。
-
#感謝陳俊宇法師長
-
#感謝葉德重先生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重光里威靈殿從清朝以來就不主辦農曆七月的普渡,但是聚落中卻另外有一個兄弟會(神明會)發起的「拜店仔口」(農曆7月29日)流傳至今;拜店仔口的人都以子孫的名義參加,因此又稱為「嬰仔普」,最初只有10多人。另外有一種說法則是,在明治29年(1896)有5位里民被徵召去臺灣打「土匪」(抗日民兵),在出發前曾祈求佛祖(觀世音)保佑他們平安歸來,並發願說如果能夠平安歸來之後將年年致祭謝恩;後來這5位軍夫果然都平安的回來,菸是每年7月29日都在店仔口(威靈殿前橫巷轉到「西路」的轉彎處)搭桐祭拜佛徂。店仔口所祭拜的佛槔是一尊紙桐的観世音佛像,平時供奉在會首家中;每年拜店仔口時,再訂製一尊新的紙糊佛像。祭祀結束前由成員擲茭,選出聖杯最多的人擔任新的會首,然後把舊的佛像連同金紙火化,新糊的佛像則由會首請回家去奉把一年。得聖杯次多的人則是會副,要負責在下次祭把前向會員4文錢、搭細及購買祭紀品。後來這個紐織的成員日漸增加,目前已有100多人,呤了以重光里民為主外,也有其他社里的民眾參加。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6輯|2006年
知識建檔|2020-09-17。知識更新|2021-11-2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