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地理
地名
低地地名
區:
湖西鄉
林投村
地名
───
廣內窟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位於
頂厝
東側的地區。這片區域的南邊,靠近
澎4號縣道
的北側,有一處可以積存雨水的窪地,據傳這是
林投鳳凰殿
眾多兵馬吃水的地方,故稱為「廣內窟」。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位於
砱仔頂
北側、
澎19號鄉道
與
204號縣道
交叉口東側,分為南、北兩窟,
204號縣道
貫穿其間,名稱來源不詳。早期窟內長年積水,如同二處小池塘般,為
鳳凰殿
祭祀活動中,神明駐軍餵養兵馬的取水處。北側水窟於
民國80年
代,因
204號縣道
拓寬而縮小,南側水窟則因新建住宅而被填平為居家路面,今
林投村
76-4號入口處即是昔日位置。
-
文字來源|
湖西鄉
志(上冊|2010出版)
-
昔日,
林投村
有大大小小數個水塘,包括阿仔底窟、廣內窟(廣大窟)、
三井仔
窟、
馬槽窟
等。《
湖西鄉
志》則名之為
河仔底
、廣內窟、
三井仔
與
馬槽窟
。自清光緒以迄日治昭和初年,亡故於上述者至少五起:
-
鄭養
光緒丙子
(1876)
生,
光緒丁亥
(1887)
6月亡於阿仔底窟。
-
郭貞
光緒庚寅
(1890)
生,
光緒乙未
(1895)
6月亡於廣大窟。
-
郭必連
光緒戊戌
(1898)
生,
光緒戊申
(1908)
8月亡於井仔窟。
-
黃清忠
大正乙卯
(1915)
,
大正壬戌
(1922)
6月亡於
馬槽窟
。
-
呂朝粒
大正庚申
(1920)
,
昭和己巳
(1929)
5月亡於廣大窟。
-
上述不幸溺水亡故者,最幼者6歲,年長者不過11之齡,且集中在夏季。推敲其原因,應與暑熱戲水導致不幸意外有關。
昭和6年
11月
(1931)
,
林投鄉
及鄰近鄉里善士為
林投鄉
此地不幸罹難者與
萬善堂
諸靈,舉辦超渡法會。發起人
烏泥
鄉齋女洪吳眷、
林投鄉
受戒比丘尼郭
洪氏
(法號:緣妙),邀同道齋友吳蔡桂並及同鄉善士呂金榜辦理法會。超渡禮懺法會由持齋者呂俊傑主持,道場啟建三天,宣禮之諸經寶懺包括大悲神咒、普庵神咒、往生神咒等。
-
心生惻隱,無名枯骨得以入土為安,遂有
萬善堂
之設;慈悲為懷,溺水亡靈得有超生轉世之機。
林投萬善堂
或各地
義塚
,不僅讓未字閨女不幸亡故者有安骨之所,也讓無名之靈有其歸處。
-
阿仔底窟、
三井仔
窟、
馬槽窟
等已填平,廣內窟緊鄰
204縣道
北側,也僅剩一區之地。然
林投鄉
先賢之善行,當志之以傳久遠。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17-07-30。知識更新|2021-10-23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湖西鄉志上冊
|
第323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內垵相公宮落成簡誌
|
戒嚴期
|
內垵村
|
石碑
棕腹啄木鳥
|
啄木鳥科
造船廠
|
造船廠
建國黃昏市場
|
解嚴後
|
光復里
|
市場
國際市場
|
戒嚴期
|
光復里
|
市場
公務人力培訓中心
|
中興里
|
社會教育
菊島之星
|
光復里
|
市場
海上貨運
|
海運發展
勸戒賭博歌:鸞書中的臺語文學
|
鸞堂
魚市場
|
市場
雜糧作物─玉米
|
農作物
正德廟
|
竹灣村
|
土地公廟
赤崁仔頭
|
通梁村
|
高地地名
跨海大橋
|
戒嚴期
|
通梁村
|
橋樑
大池漁港
|
大池村
|
漁港碼頭
魚灶
|
大正
|
漁業設施
萬丈潭
|
鎮海村
|
海洋地名
夫人媽廟
|
同治
|
內垵村
|
有應廟
靈應祠
|
朝陽里
|
有應廟
內垵北漁港
|
內垵村
|
漁港碼頭
平台知識總數
7,539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