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桶盤漁港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桶盤嶼日治時期只有「覓仔內」(「下寮」東側)的一道抛石砌小碼頭,後來因為難耐颱風、大浪而毀損。民國39年(1950)經里民蘇清心向政府爭取補助,又發動每一位民丁捐600元來配合(沒有錢的人則以人工抵償),在「垵口」西側修造一條水泥碼頭,東勢的居民也趁機爭取在垵口東端興建一段碼頭。當時那位名叫「匾仔」的包工(烏崁人)曾到安宅里雇工人來「大宅後」挑石頭,在碼頭興建過程中曾經遇到多次颱風及冬季的大浪破壞,前後修建多次,到民國43年(1954)東碼頭首先完工,翌年西碼頭才完成。
-
民國71年(1982)澎湖縣政府再利用離島計畫經費擴建桶盤漁港,投資12,900,000元,完成西防波堤170公尺、東防波堤178公尺、西碼頭210公尺、東碼頭58公尺、海堤280公尺,及水深2公尺的泊地1.78公頃(照片3-37)。民國87年(1998)因為西碼頭損壞,又將護岸及堤面56公尺拆除復建,翌年(1999)再改善西泊區的斜坡岸壁20公尺。民國90年(2001)奇比颱風之後又進行西碼頭風災改善及復建;翌年於港區西側新建突堤碼頭32.5公尺。
-
目前桶盤漁港有碼頭956公尺、泊地約3.9公頃(照片3-38、3-39),最大停泊船隻約80噸,但是因為港口面向北方,受東北季風影響較大,颱風期船隻都必須到馬公漁港避風。陸上設施也相當缺乏,漁船整補都必須到馬公處理(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3:77-78)。
-
文字來源|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16)
知識建檔|2021-02-04。知識更新|2021-11-1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