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公共記憶:離島對外交通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早期虎井桶盤居民往返媽宮,都以自家的搖櫓漁船為交通工具。由於兩地之間的距離與潮水的變化,單次航程至少要2到3小時,風浪比較大或潮汐流向轉換時還要花更多的時間。因此在日治中期以前居民每年前往媽宮的次數並不多,如果需要前往馬公也大多集中在夏季,避開冬季強大的暴風之苦。每年農曆7月或8月,各家各戶就要購置大量的蕃薯籤來儲糧過冬;否則一旦冬季來臨,就可能有斷糧之虞。冬天風浪太大,船隻無法繞過風櫃半島進入媽宮港時,還得先在風櫃尾南面靠岸,合力將船扛到風櫃尾北岸,再將漁船放下水,繼續未完的航程。因此除非是有重大事故,否則多要等待無風的日子才上媽宮
-
明治42年(1909)之後媽宮虎井之間,開始有以營利為目的的不定期渡船,只是必須臨時僱請,計程收費。1920年代以後製造魚干的業者陸續增加,貨物進出的需求跟著提高,虎井才出現專以「行載」為目的的渡船,直到昭和12年(1937)虎井馬公之間才有交通船的往返,由民營的「第一共同丸」機動汽船(5噸)經營馬公虎井的航線,每天有2班次的往返。
-
戰後的馬公虎井航線又有馬公人葉毅租用「馬公要塞二號」船,改名為「競强號」加入經營不定期航班,後來因為油料昂貴,不勝虧損而停航。民國40年(1951)縣政府又補貼民營的「彰德號」,每兩天往返馬公虎井一航次;翌年又有「銀河輪」申請經營馬公桶盤的航線,馬公虎井之間也有「軍差船」,免費供民眾搭乘(張默予1972:9-11)。
-
現在則每天都有固定航班的交通船,早上6:00和11:30從虎井開出經桶盤馬公;回程是早上9:30和下午3:30從馬公開出經桶盤虎井。但是因為桶盤人口稀少,有時候根本沒有人搭船,所以交通船常常不願意開到桶盤。如果桶盤有人要搭船通常都得先打電話通知虎井的船公司,船才會繞到桶盤,否則就直接開往馬公,因此不知情的人常常會等不到船。目前交通船的船票是星期一、三、五是150元,星期二、四、六是80元。
-
文字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六輯|虎井里桶盤里
知識建檔|2025-05-1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