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貓公下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同義詞彙|貓公豁、貓公罅
-
「貓公下」是湖西鄉龍門村東南、「山姆婆」西側岬角的海崖及附近地區的通稱。此處崖頂山壁有明顯的缺口,乃人為挖掘而成;崖底略往西側較軟的玄武岩風化岩層間,也有一個人為的山洞,洞口頗為方正,寬約2.9公尺、高約2.4公尺,洞穴深度約4到5公尺,內部略向下凹,常有從潮間帶打上來未退的海水。頂部缺口與底部洞穴並未相通。《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2002)、《湖西鄉志.上冊》(2010)均誤以為此洞為海蝕洞,但此洞實為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未完工的穹窖式陣地。
-
1944年起,在太平洋戰爭裡節節敗退的日軍為了防範美軍在台澎登陸,積極動員軍民在各個海濱挖設工事,但1945年起海上航線飽受美軍空襲而中斷,最後連建材也耗罄,部分工事只好放棄使用混凝土,改以人力直接在海崖開挖洞穴,以整面山壁抵抗砲擊,只有正面開口,火砲安放在裡面的洞穴,面對某個固定射向,洞穴的後上方再挖設聯外塹壕供人員進出。這種隧道式挖開山腹、埋設火砲在山洞裡偷襲敵軍、未使用混凝土的掩體,就稱為「穹窖式」陣地(casemate)。
-
然而世事難料,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玉音放送」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在台澎各地興築到一半的工事自然就不了了之。湖西鄉良文港大字(當時龍門村的行政區名)東南方海崖這一座陣地也隨之廢棄,只留下挖到一半的頂部出入口和底部來不及向內深入的山洞。依據當時駐守澎湖的日本陸軍獨立混成第七十五旅團「潑剌部隊」編裝資料研判,此處原先可能預計安置一門克式(德國Krupp廠)15公分加農砲。1946年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所編《台灣軍事接收總報告書》〈第三篇〉「澎湖要塞工事位置要圖」,也可看到龍門東南側有一個「未完成工事 15K」藍色記號。綜合研判,「貓公下」的海崖山洞,當為日本陸軍「潑剌部隊」在1945年開鑿到一半的克式15加農砲穹窖式掩體遺跡無疑。
-
2024年1月21日,澎湖某地方性質傳媒發布「以管窺天澎湖新秘境」報導,用「以管窺天」一詞命名貓公下的日軍穹窖式掩體遺跡,聲稱此為天然海蝕洞,並強調二戰末期美軍轟炸台澎各地期間,許多龍門居民會就近躲在天然海蝕岩洞中避免受傷,此洞就是其中一個防空避難處。由前文已可證實此說純屬無稽,不足信矣。
-
資料來源|
-
黃智偉(2015/10)。《全島要塞化:二戰陰影下的台灣防禦工事》。台北市:如果出版。頁125-127。
-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46/4)。《台灣省軍事接收總報告》第三篇第四章起第九章止。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國家檔案資訊網。檔號B5018230601/0034/002.6/4010.3/2/001。影像編號B50182306010034002.64010.320010209。
-
作者|吳令丞
-
貓公下位於鼻仔尾的東側海崖,由於早期海崖下有一處海蝕洞,故這片海崖及附近地區即稱為「貓公下」。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貓公下位於「山姆婆」的西側海崖,由於海崖下有一處海蝕洞,內有軟質岩層,本地人稱「貓公石」故這片海崖及附近地區即稱為「貓公下」。
-
文字來源|湖西鄉
知識建檔|2017-07-31。知識更新|2024-07-11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