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網站首頁
02|關於平台
03|知識搜索
04|澎湖文獻資料庫
05|聯絡我們
880|馬公市
881|西嶼鄉
882|望安鄉
883|七美鄉
884|白沙鄉
885|湖西鄉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08|商業
商店
查詢
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歷史
人物
文人
馬公市
長安里
長安里人物
───
楊維馨
馬公市
長安里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楊維馨:日治初期澎湖首席教師
-
楊維馨(
1870
-?),清
同治9年
(1870)
生,本籍地澎湖廳東西澚
媽宮街
西町99號,
明治30年
(1897)
3月21日,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澎湖島
國語傳習所
甲科的學業,同期表現優等者尚有謝寶樹、李英、江林等人。同年5月,即受聘為澎湖嶋
國語傳習所
雇員。
-
總督府在
1898年
(
明治31年
)10月1日頒布「臺灣公學校令」的同時,廢除了
國語傳習所
,但依據各地情況保留
國語傳習所
。在設置公學校有困難的地方,可以同意
國語傳習所
繼續存在,被保留下來的有恆春、臺東、澎湖以及其分教場等5所。
明治32年
(1899)
4月,楊維馨改聘為澎湖嶋
國語傳習所
事務囑託。
明治33年
(1900)
1月
媽宮公學校
正式開學後,楊維馨轉任
媽宮公學校
事務囑託。
-
明治34年
6月
(1901)
港仔公學校成立,隔年四月,楊維馨奉派至港仔公學校任訓導之職,其居住地也因此搬遷至澎湖廳
鎮海
澚
港仔鄉
31號。爾後,港仔公學校與
大赤崁公學校
、
通梁
功學校合併,則轉任
白沙島公學校
通梁
分校訓導。
-
明治36年
(1903)
澎湖大旱,楊維馨寄付1圓50錢,獲
小林廳長
獎勉;
明治37年
爆發日俄戰爭(
1904年
2月─
1905年
9月),戰爭期間,楊維馨也捐金1圓80錢與從軍者之家族以為恤兵費而於
明治38年
(1905)
獲頒獎狀。同年,全台臨時臺灣戶口調查,楊維馨也協助澎湖臨時臺灣戶口調查會擔任通譯之職。楊維馨熱心於公益,可見一斑。
-
楊維馨擔任公職期間,勤勉戮力,幾乎年年獲獎。
大正2年
(1913)
6月,總督府表彰服務滿15年的各界公職人員,台人於教育界者共有五人獲獎,分別為澎湖廳
白沙島公學校
楊維馨、國語學校陳步青、嘉義廳斗六公學校黃紹謨、臺中廳鹿港公學校王秋田與澎湖廳
白沙島公學校
張鵬
,各獲頒徽章一枚、酒餚料3元。全台五位教師獲獎,澎湖廳就占兩名,且在同一所學校,楊維馨更是全台排名第一。
-
大正2年
(1913)
10月14日楊維馨自
白沙島公學校
離職,即未再擔任任何公職。楊維馨自
1897年
至
1913年
擔任公學校教職的16年間,勤勉以赴,年年獲賞,堪為當時臺灣公學校首席校師。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
完整閱讀
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影像來源:許玉河老師。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三年等一水,一水吃三年
|
諺語
內垵村的媽祖廟傳說與歷史
|
內垵村
|
故事
城內陳氏祠堂
|
南港村
|
建築
忠義洞
|
西湖村
|
地名
七美人文化園區
|
南港村
|
建築
七美公有零售市場
|
南港村
|
建築
七美漁港安檢所
|
南港村
|
建築
南滬港
|
南港村
|
建築
七美發電廠
|
南港村
|
建築
日治初期澎湖廳街鄉長的職務
|
開拓
玉天祠
|
南港村
|
寺廟
忠義洞
|
西湖村
|
地名
內垵村的媽祖廟傳說與歷史
|
內垵村
|
故事
桶盤里
|
桶盤里
|
聚落
保安宮
|
講美村
|
寺廟
三官廟
|
風櫃里
|
寺廟
澎湖公賣局北側防空壕
|
中興里
|
建築
三代若無某,也毋通娶北島
|
白沙鄉
|
諺語
城內陳氏祠堂
|
南港村
|
建築
海底電信線陸揚室
|
井垵里
|
建築
知識平台|影像總數
51,233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