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土地公廟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山水有兩座土地公廟,一座在觀音山,居民習稱為「青龍」;另一座在豬母水山,居民稱為「白虎」,相傳在清朝時就已存在,早年廟中只供奉一塊寫有「福德」字樣的石頭青龍位置從沒有改變過,依據廟中「大正乙丑年勸善堂重修」石碑的紀錄,應該在大山水里觀音山的土地公廟正14年(1925)整修過;白虎原本位於豬母水山頂,日治末期因為土地被日軍徵收,才由洪長傳等人移建到現在的半山腰處,並立有「有土有財」石碑一方。以前山水居民夏天進行牽罟時都會派遣「看山頂」的老漁夫,以這兩處高地為觀測點來指揮漁民下網圍魚;據說漁獲量不佳時漁民去拜兩邊土地公之後,狀況就會改善。早年公廟規定三個甲頭的值年老大必須輪流負責祭拜這兩間土地公廟(每人一個月),居民也會自動在農曆的初一、十五去祭拜。近年來由於漁業大幅衰退,土地公廟的功能不再,已改成由山水北極殿的廟公負責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去燒香;豬母水山的土地公廟也安放了幾尊被抛棄的神像。
-
資訊來源|馬公市各里叢書(寺廟篇)
知識建檔|2017-11-05。知識更新|2020-07-22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