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網站首頁
02|關於平台
03|知識搜索
04|澎湖文獻資料庫
05|聯絡我們
880|馬公市
881|西嶼鄉
882|望安鄉
883|七美鄉
884|白沙鄉
885|湖西鄉
史前時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工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嶼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上交通
空中交通
陸上交通
06|衛生
醫療院所
疾病防治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08|商業
商店
查詢
影像分類:
古厝
2022發電廠紀錄|
歷史
建築
電力建築
馬公市
光復里
光復里建築
───
臺灣電力公司澎湖區營業處及澎湖發電廠
馬公市
光復里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舊電廠
-
大正元年
(1912)
,澎湖地方人士就有利用
媽宮
陸軍蒸汽發電機供應電力的計畫,同年9月
上瀧宇太郎
等人籌資5萬圓,於
大正2年
(1913)
7月在
媽宮
正式設立利用重油發電的「澎湖電燈株式會社」。
大正9年
(1920)
9月併入臺灣合同電氣株式會社,改為澎湖營業所。當時的電力供應以
馬公
為主,電燈的主要使用者也以在
馬公
的日本人為多,直到
昭和2年
(1927)
仍然以晚上點燈照明為主。
-
戰後,臺灣合同電氣株式會社在澎湖營業所由「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改成的「臺灣電力公司」接收成立「澎湖區營業處」,並加裝火力發電機組(由電務課負責);到
民國43年
(1954)
10月1日把
馬公
供應電力時間延長為6小時(自下午6點半到夜間12點半),同年12月15日火力發電廠竣工,
馬公市
區開始日夜供雹,由每日6小時延長為11小時(洪文源、葉茂生2005:511)。
民國56年
(1967)
原設在營業處下的電務課獨立為「澎湖發電廠」,仍在原址辨公、營業處則遷到新生路66號的新建大樓。
-
民國61年
(1972)
臺電澎湖營業處又遷到
西文里
120號興建臺電大樓,而將原址改為倉庫(今臺電K書中心)。澎湖發電廠則在
民國70年
(1981)
左右鑑於澎湖電力系統隨著經濟成長用電需求將日益龐大,而計畫在
湖西鄉
許家村
、
潭邊村
新建發電廠;但是因為當拖居民激烈抗爭,經過長期協調無效,又無法突破該址屬軍事禁限建範圍的建物高度限制,而在
民國79年
(1990)
8月決定暫停興建。
-
民國80年
(1991)
初,又選定
湖西鄉
尖山
、
烏泥
濱海地做為建廠用地。
尖山發電廠
第一部機遲至
民國88年
(1999)
12月併入系統發電,到
民國89年
(2000)
底四部機維才陸續完成商業運轉(林蘭芳2005:2-7)。
民國92年
(2003)
以後,
尖山發電廠
已有能力全面接替舊有的澎湖發電廠的供電機能,因此決定拆除
馬公第三漁港
的澎湖發電廠,把現有的土地移做其他用途。目前,澎湖發電廠正在逐一地拆除機房及舊式的發電機組,機房旁邊的那一座高聳的煙囪也從此走入了歷史。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3輯|
2006年
)
知識錯誤回報
完整閱讀
延伸知識|
隱藏連結
尖山發電廠
|
尖山村
|
建築
知識相簿|
隱藏連結
2022發電廠紀錄
2
張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澎湖各村里繞境鎮符列表
|
法師乩童
劉府將軍廟
|
復興里
|
寺廟
溝仔
|
許家村
|
地名
田溝
|
許家村
|
地名
河仔溝
|
許家村
|
地名
重華堂:小池角陳姓宗祠
|
池東村
|
建築
銀同誥封定國將軍劉文珍墓碑
|
光榮里
|
文物
昭和18年(1943)大改葬
|
故事
東遊紀略:沙港鄉陳桂屏的詩文
|
沙港村
|
人物
化雨春風:陳鑑堂略傳
|
沙港村
|
人物
潭邊村
|
潭邊村
|
聚落
許家村
|
許家村
|
聚落
赤嶼
|
北寮村
|
島嶼
安宅里
|
安宅里
|
聚落
北寮王耀廷墓
|
北寮村
|
文物
北寮村
|
北寮村
|
聚落
五德餌砲
|
五德里
|
建築
澎湖各村里繞境鎮符列表
|
法師乩童
日報一,暝報七,雞仔啼報十一
|
諺語
藏德祠
|
西湖村
|
寺廟
知識平台|影像總數
50,899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