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獻

相關文獻|

文澳祖師廟祭西北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文澳祖師廟每年於正月十三鎮符時,於廟後方小土丘,由小法舉行「祭西北」儀式,「祭西北」的對象為昔日為日軍的千人塚
-
明治28年(1895)3月23日,日軍攻擊澎湖爆發乙未之役,25日澎湖淪陷。然而,日軍爆發傳染病導致近五分之一軍人與軍屬的死亡。日軍遂於文澳西北方高地建立墓塚,墓碑上刻「混成枝隊陸軍軍人軍屬合葬之墓」,俗稱「千人塚」,文澳里人有稱該地「七星穴」、「七星堆」,或「番仔城」。由於此地大體聚集,附近居民常在夜間聽聞日軍兵馬操演之聲音,地方頗為不靜,清水祖師乃指示「祭西北」以平服此地煞氣。
-
日本統治台澎五十年,故化於澎湖,長眠於此的日人為數不少。二次戰後,日本政府亟思,欲將在澎湖的日人墳墓,全部遷返日本。民國50年(1961)3月6日,日本駐華大使指派秘書兼領事值田修抵澎,拜訪縣長徐詠黎與縣府洽商遷移問題,並由民政科派員陪同視察各地日人墳墓。此次遷移的,墳墓包括日治時期曾任馬公街長的三浦光次。日人決定遷葬日人的墳墓後,民國51年(1962)7月,澎縣府進一步公布將千人塚改名為中興崗,希望縣民今後稱呼該地應改去以往的習慣,東衛西文之間的海岸也命名為中興崗海岸。
-
日軍千人塚,是否在民國50年(1961)日本政府的遷葬案為內?《馬公市各里人文叢書第七輯西文東文》提及千人塚的墓碑於二次戰後被改為「光復紀念碑」,民國52年(1963)馬公國中建校整理校地時,將碑墓撤除七座墓窟的遺骸則在民國80年(1991)興建馬公國中體育館時完成遷葬。遷葬是由澎湖縣政府主導或是透過外交告知日本處理這些遺骸書中並未進一步說明。
-
日軍的墓塚雖已不復存在,文澳祖師廟「祭西北」依然持續著。三牲禮、紅龜粿、鮮花等祭品,經由小法舉行儀式以懷柔日軍鬼雄,與風櫃的「盟軍桌」精神趨於一致。
-
#參考資料
-
澎湖記憶數位資料庫與檢索系統
-
馬公市各里人文叢書第七輯西文東文
-
澎湖島大觀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建檔|2022-12-04。知識更新|2022-12-05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