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農業
農業發展
區:
馬公市
鎖港里
農業
───
鎖港農業發展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鎖港
的居民自古多以半農半漁維生,
大正6年
(1917)
有居民185戶、945人。全聚落的畑地總面積約108.91公頃,平均每戶有0.59公頃(約21,000栽);共有牛46頭、豬300隻,平均每4戶擁有1頭牛,每戶養1.6隻豬。農閒外出打工的人數只有30人左右,是
澎南地區
生活水準比較好的一個聚落(古康閑義
1917
(六):38-39)。根據
昭和5年
(1930)
的調查,
鎖港
的居民有171戶、1,013人,農業狀況和
大正時期
差不多,全聚落共有413頭豬、63頭牛,平均每戶養有2.4頭豬,每2.71戶有1頭牛。。戰後因為政府大力的推動動力漁船貸放政策,
鎖港
的動力漁船數量急速增加。
民國60年
(1971)
以後漁業更加發達,
民國70年
(1981)
左右共有110艘大船。
民國75年
(1986)
多數的漁船被韋恩颱風摧毀之後,漁業才開始走下坡;到
民國87年
(1998)
全里只剩下6艘30噸以上的大型拖網作業船和22艘5噸以下的小型船筏。同一時期的農業經濟價值更是低到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農地幾乎全部廢耕(楊金燕1998:26)。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2輯|
2006年
)
知識建檔|2021-12-07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十二輯鐵線里鎖港里
|
第69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自來水設施
|
西衛里
|
水源
西衛里社區公園
|
西衛里
|
公園
馬公第一公墓
|
重光里
|
殯葬
西衛國宅公園(草埔頂)
|
解嚴後
|
西衛里
|
公園
西衛公園
|
解嚴後
|
西衛里
|
公園
後窟潭公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春暉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高成
|
朝陽里
|
藝術人士
侯善宮
|
朝陽里
|
城隍廟
惠民啟智中心
|
朝陽里
|
特殊教育
後窟潭公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春暉園
|
解嚴後
|
重光里
|
公園
高成
|
朝陽里
|
藝術人士
侯善宮
|
朝陽里
|
城隍廟
惠民啟智中心
|
朝陽里
|
特殊教育
中興國小
|
戒嚴期
|
朝陽里
|
國小
馬公高中
|
戰後初期
|
朝陽里
|
高中職
打煉炭
|
光明里
|
傳統產業
烏礁
|
光榮里
|
礁岩
社區活動中心
|
戒嚴期
|
光榮里
|
活動中心
平台知識總數
7,56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