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分類:水井水池  

海樹井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湖西鄉東石村沙港村左側道路旁有一口井,井旁有花崗岩石碑一座,名此為「海樹井」。海樹井所在地,《澎湖地名辭書》稱此地為沙港村頂社的「坳裡」,從石碑隱約可知此井為日治大正四年(1915)時所鑿。石碑上有五排文字,然多渙漫不明。
-
海樹,18世紀中期《澎湖紀略》稱海樹為石帆,其枝柯如鐵,綆相勾聯。以其扁薄如帆,故名。生海底礁石之上,有紅、黃、黑、白數種。外有鹹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見木本。19世紀中期,《澎湖續編》提及澎湖以海樹插於花瓶內裝飾供奉。19世紀末期,海樹已成為澎湖手工業的材料,用已製作手環。故《澎湖廳志》云:近時土人取海樹、籐製為手釧、戒指之類;而海籐映日有金點者良。每個值錢數百文;近則價值日昂,多或十餘金不等,因輪船來往購之者多。海樹手環等製品因臺灣開港通商,新式輪船來往貿易,使其價值水漲船高。
-
伊能嘉矩於1901年1月7日前來沙港鄉踏查,更提及沙港海中生產海松,鄉民下海撈取,製作手環,不只澎湖全島,甚至台灣也多半仰賴這裡供應海松製品。換句話說,沙港鄉執海松製品之牛耳。1907年10月17日,《臺灣日日新報》便云:澎湖海底產鐵樹及海藤,漁人拾之用以製造腕環、吸煙草之具、手攜之短筇等。中國人士猶寶貴之,且美其名曰黑珊瑚鈪。其上等者,在澎湖可售金至五、六圓左右。1909年8月時任澎湖廳長之山田寅之助(1908年8月─1909年10月)更鼓勵此海樹腕環之製造。許雪姬老師於第18屆澎湖學研討會(2018/10/20)更表示有沙港村民遠赴廈門學習「腕環手工業」,此與《澎湖地名辭書》所載陳歐枝女士曾謂小時曾見長輩用海樹製成一簍簍的飾物,如手鐲、煙斗等售往廈門不謀而合。
-
其次,澎湖冬季常有水源匱乏之虞。《臺灣日日新報》報導1908年5月17日即報導沙港鄉民每逢冬季,各井水泉即俱告竭,必徒步取汲於他鄉。脇本彬廳長於1907年1906年4月─1908年5月)巡視後允應補助百金,並許買水雷炸擊,因此得泉。日治大正三年(1914)澎湖廳又花費近千元於沙港開有一口「玉森井」,並於隔年(1915)立碑以記其事,「玉森井」其深達43丈餘,位於沙港村何處並無明載,然似乎與「海樹井」無涉。
-
日治時期沙港村腕環手工業、海樹井與玉森井之歷史與發展為何,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
作者|許玉河老師
-
位在頂社南方「坳裡」,日治大正時所鑿。此井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源,從不枯竭。其建立及命名由來,文獻未載,村民也大都無法說明,唯有一九十高齡老嫗(名陳歐枝,1910年生),謂小時曾見長輩用海樹製成一簍簍的飾物(如手鐲、煙斗)售往廈門;至於「海樹井」由來只云小時曾在此井及其石碑旁嬉戲和擔過水。關於「海樹」,澎湖海岸確長有此物,可參《澎湖紀略》、《澎湖廳志》。「海樹井」旁有一石碑,部分字體已漫漶難辨。
-
文字來源|台灣地名辭書(澎湖縣)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石帆:類書云:即海樹也。枝柯如鐵,綆相勾聯。以其扁薄如帆,故名。生海底礁石之上,有紅、黃、黑、白數種。外有咸涎包裹,洗去其膜,即見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