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漁業
漁業設施
區:
馬公市
東衛里
漁業
───
東衛魚灶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澎湖雖然是一個適合發展漁業的島縣,可是在漁船尚未普遍動力化之前,全縣的漁獲收益量卻不很高。到
民國41年
(1952)
以後,在各級漁政單位的大力輔導下,澎湖的動力化漁船逐漸普及,漁獲量也大增;接著政府又積極獎勵、發展及改良
焚寄網
漁業,終淡為澎湖的漁業創造了將近30年的榮景,
民國60年
(1971)
曾以20,044公噸的產量,稱冠全國的
焚寄網
漁獲量(陳憲明、林文鎮主編2003:147)。
焚寄網
的主要漁獲物包括臭肉鰮、丁香、鱙仔、小管等。除了鮮煮(或煎)之外,大多製成乾製品外銷臺灣中、南部。在
民國45年
(1956)
到75年
(1986)
之間,全縣各大小聚落幾乎都有人在從事漁產加工,一時之間製造魚干的「
魚灶
」到處林立,甚至以農業為主的村落都不難見到
魚灶
的煙囪。
東衛里
的
魚灶
主要設在
東衛派出所
與
呂氏宗祠
之間,由
呂伯達
與呂物格等人經營;
安宅里
也有蔡賜在「山尾」所經營的
魚灶
。這些
魚灶
都以煮臭肉魚為主,業者從其他村落標購臭肉魚來加工,再裝箱運送到
馬公
甚至臺灣的漁貨行販賣。
-
資訊引用|
馬公市
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8輯)
知識建檔|2021-11-23。知識更新|2025-02-09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八輯東衛里安宅里
|
第93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廟宇重修與重建
|
寺廟概述
水仙宮重建落成碑記
|
解嚴後
|
潭邊村
|
石碑
東明宮重建記
|
戒嚴期
|
潭邊村
|
石碑
中西村西寮代天宮歷次修建紀要
|
解嚴後
|
中西村
|
石碑
中寮代天宮沿革暨重建記要
|
解嚴後
|
中西村
|
石碑
永安宮重建沿革碑記
|
解嚴後
|
鼎灣村
|
石碑
沙港廣聖殿修建碑記
|
戒嚴期
|
沙港村
|
石碑
沙港土地公前北極殿重修碑記
|
戒嚴期
|
沙港村
|
石碑
陳善社存養堂:菓葉村鸞堂的創始
|
菓葉村
|
鸞堂
意心社訓善堂:鎖管港鸞堂的創始
|
鎖港里
|
鸞堂
陳善社存養堂:菓葉村鸞堂的創始
|
菓葉村
|
鸞堂
坤元寺
|
康熙
|
鎖港里
|
佛廟
北極殿
|
康熙
|
鎖港里
|
玄天上帝廟
中正國小
|
戒嚴期
|
中興里
|
國小
意心社訓善堂:鎖管港鸞堂的創始
|
鎖港里
|
鸞堂
澎湖劇場
|
光復里
|
電影院
陳萬主
|
大正
|
龍門村
|
商賈
湖西鄉私立幼幼幼稚園
|
戒嚴期
|
湖西村
|
幼稚園
湖西天主堂
|
湖西村
|
教堂教會
岐頭郭氏宗祠
|
岐頭村
|
家廟宗祠
平台知識總數
7,768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