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博所著《南鯤鯓代天府與澎湖廟關係之研究》一書提及
南寮保寧宮王爺的傳說事蹟,有則「王爺變旗魚」的故事:話說某年池府王爺大發神威,變做一尾100多斤的旗魚,目的是要「現身」給
南寮村人看。其時庄內有位人稱「金目榮仔」的趙榮,眼看旗魚游向淺灘,以為老天爺所賜,便快速衝到海裡欲抓旗魚。不料,旗魚一擺尾,瞬間就把「金目榮仔」打昏了。庄人聞之,迅速將其抬至
保寧宮廟前施救。經乩童神示,向池府王爺燒香祈禱,才甦醒過來。此刻旗魚一轉身,激起一陣浪花,便游向港外而消失於大海中。
-
然而,
1913年2月22日《臺灣日日新報》澎湖島通信專欄有則<少見多怪>的報導:「去年
湖西區管內各鄉送
王船下海焚化之時,適風日晴霽,突有旗魚三頭,游泳
北寮鄉海陬灘際,為
南寮鄉人趙其(某)所見,即脫衣褲下灘捕拏,奮勇與敵。一頭突被擒住,手略放鬆,適為魚尾扇中,胸次痛甚該魚重百餘斤,價金賣出八圓有奇。而好事者遂謠言該魚為王爺所示異,必求神示醫藥方可無事,趙某如言,花費不少。而有識之流,不覺嗤之以鼻云!」
-
黃文博所採集的「王爺變旗魚」的故事,係
南寮村耆老蔡媽怡先生
2007年所口述,顯然就是
1913年2月22日《臺灣日日新報》<少見多怪>的報導。所謂:「去年
湖西區管內各鄉送
王船下海焚化」,此應為
奎壁澳聯合
請王迎王送王之習俗,舉辦於
1912年。黃有興所著《澎湖民間信仰》亦提及
民國元年(1912)由
北寮主辦
奎壁澳聯合
請王迎王送王之活動,兩者不謀而合。
-
其次,《臺灣日日新報》與黃文博所採集的內容略有差異,旗魚一則有三頭,一則只有一頭。然旗魚為王爺所化,有百餘斤的重量兩者卻一致。再者,《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
南寮村民趙某,實為黃文博書中的趙榮,趙榮確實捕獲三尾旗魚中的一尾,且賣了超過八元。兩則報導皆稱趙某為旗魚尾巴所傷,最後為乩童所代表的神明施藥所救。
-
兩則報導相距百年之久,故事的原型卻仍然保留。傳說總有其真實故事的底蘊存在,並非空穴來風。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