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美村龍德宮的獅怪
-
白沙鄉講美龍德宮肇始之年代不可考,然傳世之古匾「
僊度蓮胎」上款「
康熙庚子」
(1720)楊敬脩虔立,下款「戊戌清白堂重修」。依據現存
龍德宮聚善堂牆上鑲嵌之石碑,
龍德宮歷經整建年次如下:
-
一、
道光三十年歲次庚戌(
1850年)。二、
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
1890年)。三、
大正九年歲次庚申
(1920)。四、
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
(1964)。五、
民國六十三年歲次甲寅
(1974)。六、
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
(1988)。
-
從「
僊度蓮胎」匾可知,
龍德宮原本奉祀哪吒三太子。因僊同仙;次者,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其恩師再以蓮花為其化身復活,最終修成正果,故哪吒三太子乃蓮花化身。
龍德宮何時改祀玉皇三公主為主神?據村內耆碩口述:清季,村民有貨船來往唐山運貨,途中遇颱風,情況危急,村民祈求上蒼保佑,終於安抵唐山。上岸見一廟宇,供奉七位玉皇公主,即趨前膜拜,並擲筊請示,始知玉皇三公主搭救。繼而邀分身隨同回澎供奉,喜獲同意。由於玉皇三公主,威靈顯赫,有求必應,村民為答謝三公主,再赴唐山力邀其他公主,大公主、二公主、四公主、五公主允諾相偕來澎,自此姊妹五公主供奉宮內,村民敬祀不輟。並陸續增祀六宮主與七公主。正殿上方懸有銅鏡,乃公主梳妝之用,落款
嘉慶二十五年歲次庚辰
(1820)郭宗力敬献,據此推斷
講美龍德宮奉祀玉皇三公主應早於
1820年。
-
宮內尚有
同治戊辰年
(1868)「
位正東宮」匾,以及
同治十三年歲次甲戌
(1874)吳朝壯所敬献瓷香爐。同治年間,玉皇三公主與三太子可能同時並立的狀態。日治初期,
1898年的寺廟調查,
講美寺廟已名為
龍德宮,然不知主神為何?
大正九年歲次庚申
(1920)的「靈蓮化育」匾,顯見是奉獻給三太子,然而
1937年南瀛佛教會的寺廟調查,
龍德宮的主神已登記為玉皇公主。因此,
講美龍德宮最遲於
1937年玉皇三公主已取代三太子為寺廟之主神。
-
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
(1964)龍德宮重修,始於二月,同年十月完竣,
民國五十四年立有<重建落成碑記>。此次重修在旅外鄉親郭佛賜、郭佛助等人與村民同心協力下迅速完成,石雕多委由
講美村倪連漁師傅所施作,其作品栩栩如生,至今仍保存良好。
民國六十三年增作四棰亭,並泥塑石施一對。然而,卻也發生不盡人意之事。此次重修,廟前石獅以泥塑的方式而非石雕。然而,泥塑師傅技術未臻純熟,施作過程頻頻失誤,導致獅子越做越大隻,比例失真、外型不佳,村民不甚滿意。石獅完工後,發生數起村民不幸意外身亡的事故。請示神明後得知乃泥塑石獅作怪,騷擾民眾所致。柳青薰口訪的版本則是:「
講美龍德宮的石獅跟著三公主久了所以成精,趁三公主不在宮內時,於晚上幻化成人形騷擾村人。由於
講美與
後寮本有交陪,
講美三太子懇請
後寮威靈宮蔣府王爺協助收伏獅怪,再將石獅搗毀,重新雕刻石獅一對置於廟前。」
-
講美石獅雖然讓
講美村民不甚滿意,然而村民對玉皇公主的愛戴確有增無減,玉皇公主已增至七位之多,眾多信徒且自台灣不遠千里前來朝拜。供奉玉皇三公主的供品有明星花露水,明星花露水於二次戰後傳入台灣,1960至
1970年代風靡全台,成為當時女性的必備品。
講美村民供奉明星花露水應當始於此時。爾後,明星花露水雖然不敵各式各樣的高級香水產品,然
講美村民虔誠奉獻花露水於玉皇三公主,於今不衰,已逾五十年。甚至村民有魚刺之苦,求於三公主以花露水塗抹於喉嚨外表皮膚處,獲得舒緩的靈驗神蹟。玉皇三公雖是女兒身,有銅鏡、花露水梳妝,然今日坐鎮殿中手持七星寶劍,柔中帶剛。此外,供桌上亦有玩具槍、彈珠、零食等,這些是為三太子準備,蓋三太子的形象是一少年兒童。這些供品,也反映民間信仰生動活潑的魅力。
-
#感謝陳柏杖老師協助口訪
-
#感謝陳雅婷老師協助口訪
-
#感謝柳青薰老師分享
講美石獅傳說
-
作者|許玉河老師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