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後寮石滬記錄

影像分類:石滬  2024後寮石滬記錄|拍攝日期:2024-07-30(星期二)

後寮石滬漁業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後寮石滬大抵建於清領時期,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總數共有32個,排名全縣第四、弧形石堤共7個,集中於長岸一帶,單房滬25個,其中超過300公尺的共16口。
-
除了洲仔頭、深滬、白沙滬、鸚哥礁位在土地公嶼附近,離村落較遠,必需乘船抵達以外,其餘皆分佈於北海沿岸(計25口)或澎湖內灣沿岸(應世、溝口、蔡窗溝等三口)。
-
石滬的建造,以現有持股人姓氏推測,應以血緣的組合為基礎,地緣次之,鮮少與村廟有關。股份數一般都在3-5份之間,最多世僅7份,與吉貝村相較下顯得單純許多,可能係當初築滬時所動員的人力、財力、工時都較為儉省,再加上光復後,漁獲愈來愈差,滬主又多離鄉,產權未向下延伸,也因此更混沌不明。
-
目前後寮石滬較完整的僅有九口,部份倒塌的17口,消失散形的六口,有人巡的少之又少。北海沿岸以長岸尾,後面外滬為最佳,南面海則以溝口為最盛。漁獲以丁香、鰹魚、象耳、柔魚為主。巡滬由持股人協商,每人輪流一天,並以日曆本記載,若潮水已漲,滬主未到,其他人才可以入滬捕魚,違反規約者輕則歸還漁獲,重則可能被毆。滬主若握有日據時代的許可證,就可根據漁獲量配發粗鹽煮魚。後寮北面長久以來為軍事演習炸射區,對石滬有著長久的威脅,建燈塔、碼頭改變水流,採拾螺貝等影響甚大。
-
文字引用|澎湖的石滬
知識建檔|2025-05-27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