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篤行十村紀錄

2019篤行十村紀錄|拍攝日期:2019-10-01(星期二)

篤行十村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澎湖島重砲兵大隊官舍、澎湖島要塞司令部官舍
-
此地在清領時期原屬媽宮城順承門大西門外,日治時期為「澎湖島要塞司令部」、「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官舍群。戰後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的軍眷宿舍,是一跨越日本、中國兩個時代的眷村文化保存區。
-
篤行十村位於馬公市新復里,在清領時期隸屬媽宮社,當時社之下以聚落劃分東、南、北三甲頭,是位於南甲頭聚落區西南側。清領時期曾為練兵校場及棄物、埋葬先人的荒埔地;日治時期駐防日軍於區域內成立澎湖島要塞組織,建設軍事設施與官舍,跨越媽宮城小西門順承門)至大西門中興門)兩側。
-
此批官舍與部分官廳設施即為篤行十村前身,其行政區屬馬公街南町二區。台灣光復後隸屬馬公鎮復興里,不久有大批的大陸各省軍民隨政府播遷到澎,一些軍眷部分安頓於此區內,區內因土地與宿舍為陸軍管轄,當時又稱「陸軍特別里」。迨民國40年(1951)政府實施地方自治,此軍眷區才由復興里劃分出來,另設新復里
-
由於澎湖駐軍及軍眷人數大量增加,軍方也陸續於此日式眷舍附近增設眷舍,形成現在特有的宿舍群「篤行十村」。這些官舍由軍方接收做為軍眷的宿舍,因為人多屋少,常常一棟房舍進住2、3戶人家,各住戶又因為人口增加而加蓋一些違章的房間,以致形成有如大雜院的景象。若由清領時期到目前來算,也可說是全國最古老之眷村了。
-
日治時期官舍群的型態主要為獨棟建築及合併建築,依階級高低來分配,媽宮城牆內復國路及臨新復路多為獨棟。其構造多為基礎抬高之木造雨淋板建築,屋頂鋪設日式煉瓦,室內以真壁(編竹夾泥牆)或拉門隔間。其空間有玄關、座敷(日式客廳)、側緣(室外廊道)、居間等。浴室及廚房的煙囪橫跨於屋外再超過屋頂,以利煙的排放。材質有竹、石灰、黃泥、玄武岩硓𥑮石。屋瓦包括上瀧瓦、富士瓦及現在技術製作的水泥瓦等各種時期製品,屋頂形式為短屋脊、長屋坡,這是台灣其他地區日式官舍未曾見過的特徵,是難得一見融合歐美風格的日式建築。除了官舍之外還有辦公廳、連棟宿舍、馬廄等設施。
-
該眷村充分結合歷史、人文與地景等條件,形成日式房舍與硓𥑮石牆交錯的特殊族群文化,可謂全國歷史最久遠之眷村,其建築結構與工法,雖屬日式風格,卻結合當地環境並帶有部分歐美造型,實屬罕見,十分具有歷史保存價值。
-
此眷村眷戶多半為官階較高之軍官眷屬。有兩位知名歌手的老家,一位是已故歌手張雨生,居於新復路二巷22號,他曾以一首陳家麗作詞、翁孝良作曲的「我的未來不是夢」高亢的嗓音膾炙人口,目前已整理為「張雨生紀念館」。另一位是已故歌手潘安邦唱紅葉佳修作詞、作曲的「外婆的澎湖灣」,住新復里一巷5號,成功地將澎湖行銷到世界各地去;眷村附近的海邊,是陪伴著潘安邦長大的地方,有濃濃的澎湖海風留著他永難忘懷的美麗記憶。縣府斥資興建成外婆的澎湖灣主題園區,連接馬公觀音亭遊憩區,成為馬公市重要的觀光動線。以上這兩個館舍已於民國98年(2009)年底開放參觀。
-
南側原陸軍碼頭及村內一巷各有一防空洞,可印證日治時期澎湖遭受美機轟炸的情況,馬公市民除「疏開」到鄉下地區以避免砲火波及之外,躲在防空洞內亦是另外選擇。因防空洞普遍興建,澎湖軍民得以藉此庇護,躲避轟炸或掃射。篤行十村面積有18672平方公尺,眷舍約78戶,於民國96年(2007)初舉辦惜別會,席開廿餘桌,將離開的眷戶們扶老攜幼在篤行十村的地標「毋忘在莒」石碑下合照留念,大夥兒在餐後沿著眷村窄巷再走一遭,做最後的巡禮。
-
資訊來源|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
備註:新復里今日已併入復興里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