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許西疇

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白沙瓦硐人許凌雲(有傳)第四子。幼承父訓,課以詩書,遂以教授漢文為業,唯性巧,以詩書為雕蟲小技,每讀書之際暗藏鳴鐘不時取出,用以窺其所以報時準確之由,經而重組,心領神會,不多時居然為治錶之能手。就讀赤崁公學校時期,由教員吳地惠贈39鍵小型風琴一臺,遂日夜細心研究,竟能無師自通而操琴音,遂於心中自誓,長大後非自己製造風琴不可。
-
結婚後乃到臺南開鐘錶店,生意漸興隆,然椿萱漸老,遂買棹歸而承歡。昭和16年(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馬公重新開幕鐘錶店,取名為精巧堂,由於技巧好,又待客親切,業務蒸蒸日上。
-
昭和19年(1944)8月28日因美機轟炸,招致祝融之災,財務損失不貲,方圖收拾殘局東山再起,不料父母相繼見背,昭和20年(1945)馬公復遭美機轟炸,徒留寸壁而已。匆忙之間,舉族自赤崁潛往嘉義布袋,蟄伏嘉義阿里山鹿麻產以待太平。
-
戰後,先到恆春進行打撈業,竟得獲一舊船,重修整裝改為貨輪,行駛香港、高雄間,從事貿易。民國35年(1946)遂入高雄輪船公司為隨員,赴香港做生意,獲得鉅利,正待整貨歸鄉,不料船體爆炸,遂棄而回臺。後在鹽埕區開設琴行「雅歌」,以修理風琴及自日本進口樂器為主,生意興隆。唯思琴技未精,須赴日深造方克應付往後琴行的發展,民國41年(1952)春天受日本樂器會社邀約赴日,入濱松日本樂器會社見習,學調律、學製琴,遂獲彼邦樂器界之重視,而在報紙上刊登其來日學琴之志。學成回高,乃在高雄前金購地營造雅歌琴廠,並帶日本青山師來臺協助製造口琴,名曰雅歌﹝YAKO﹞,成為臺灣之首創。民國44年(1955)開始生產風琴,民國47年(1958)成為日本河合公司臺灣代理,前後19年。其產品既為樂器界所重視,又擅推銷,於是學校、豪門、名家皆有雅歌之出品。又為推廣音樂教學以利推銷樂器,民國50年(1961)開辦「音樂教室」,聘師大音樂系畢業生蘇雪薇等3人蒞臨指導。民國53年(1964)改琴行為貿易公司,聘鄉友呂春榮分掌業務,投資既夥,遂設分行於臺北,且廢製風琴、口琴,並鼓勵分期付款購琴,每月份銷售達1,000臺以上。民國65年(1976)與日本東洋會社技術合作製造雅歌鋼琴。於是琴聲四飄而業務更盛。
-
除努力業務外,亦不惜教導後進,屏東林慶彰在親戚的推薦下入琴行,悉得其技,歸屏東開慶聲琴行,銷路幾與雅歌相頡頏。為人慷慨磊落,顧念鄉誼、宗誼,曾出資贊助《澎湖瓦硐小赤崁許姓族譜》的印刷,分贈宗親,又為紀念其父而在瓦硐故鄉建紀念堂,以表孝思不匱。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十四)|人物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