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鑼鼓隊和八音團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早年澎湖各聚落都會在各季農漁閒期邀集居民來學習鑼鼓、八音,以備社里中婚喪喜慶之用;後來因為社會型態改變外出人口增多,老一輩的成員也陸續凋謝才日漸式微。民國49年(1960)風櫃里民陳登進曾和風櫃國民學校合作,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招集國民學校四年級以上的兒童來練習鑼鼓,同時也訓練一批婦女,以便在年節時演出,可是只維持幾年就中斷了。
-
民國84年(1995)又有里民高顏時在民意代表的經費支援下組成溫王殿女子八音團,請鎖港的師傅陳永安指導,4個月後又改由翁滿載指導,團員最多時有10幾人。女子八音團在成立時曾經舉行「安相公爺」(祭拜「田都元帥」)的儀式,學成後也有「謝館」;樂器、服裝及「師父禮」大多由議員、市民代表贊助,像顏重慶、張再扶、歐中慨等縣議員及黃素自、陳永澎等市民代表都曾經贊助過。
-
這些婦女團員的流動率比較小,一直到現在每次廟會節慶都還會有8個人參加義務性的演出。她們也受邀到外地參加廟會或婚喪喜慶的演出,廟會演出一場收取約12,000元的酬禮,婚喪喜慶的表演則不計較酬勞,碰到家境貧寒的喪家可能只收一個紅紙袋。民國86年(1997)陳永安也一度在風櫃里另外組成了一個八音團,但是只維持二年,到民國88年(1999)就解散了。
-
資訊引用|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15輯|2006年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