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盧若騰墓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盧若騰,同安金門人。明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尚書。因屢次疏劾當權高官,為忌直者所斥。永曆十八年(1664)三月到澎湖,僑寓太武山下,忽有微恙,不二日而歿,年六十六,葬太武山,從其遺命題墓曰「自許先生」,其著述詩文甚富。今西溪村太武山腳下,澎縣府民國六十八年立碑石曰「明儒盧尚書若騰墓遺址」,另有簡介碑一塊謂「(遺骸)後由其子孫遷葬原藉」云。
-
傳說故事|
-
太武山西南麓下有一處墓塚(今太武村),相傳是明朝尚書盧若騰之墓,盧若騰是福建泉州同安人,因為在朝敢言直諫,所以得罪許多人,在明末期間,清軍大舉南下,明朝正存於生死關頭,主戰和主和的人士各持己見,盧若騰是主戰派主幹,卻遭受到其他政敵所排斥,其眼見大勢已去,就含淚引退山間,不再過問政事。然退居慕後的盧若騰,仍然躲不過災禍,在政敵的搧動之下,皇帝下旨將盧若騰全家問罪,盧因拜訪朋友而躲過一劫,原本想回去受捕,在朋友的勸阻之下,才透過船隻,由福建來到澎湖。來到澎湖的盧若騰,居住在湖西鄉太武山下,沒想到躲過殺生之禍的他,卻因為憂國憂民,竟然一病不起,含恨客死他鄉。時人就將他安葬在太武山下,並以「軍門墓」稱之,澎湖縣文獻委員會曾立碑以茲紀念。
-
盧若騰官至尚書,名望權重,因此當地人曾傳說盧若騰隱居澎湖時,曾攜帶大批金銀珠寶,死後埋在其墓裡,引起歹徒之邪念,而盜採墳墓,但盜墓者的下場都很淒慘。盧若騰一生忠心為民,逃到澎湖還憂國成疾,死後還不得安寧,盜墓者的下場正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
資訊引用|《湖西鄉志》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資訊

盧若騰列傳:盧若騰,字閑之,號牧州,同安縣人,明進士。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甫筮仕,抗疏劾督輔楊嗣昌,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武學。又劾定西侯蔣惟祿,疏上事三。嘉其敢言,將不次擢用。有惡其太直者,沮之,乃除寧紹兵備道。赴任,在水程中,參內使由國興,韙其奏,國興伏辜。旣蒞任,興利去弊,績不勝書,二府軍民有「盧菩薩」之謠,至今屢祝焉。鼎革後,遁跡臺灣,效黃冠故事,杜門著書。癸卯,大師平島,率家渡澎,越明年,卒,時年六十有五也。平生所著詩文甚富,其子孫或有藏之者。

臺灣府志《蔣志》 / 蔣毓英、季麒光、楊芳聲|


盧若騰,字閒之,同安縣人。明進士,莊烈召對稱旨,授兵部主事,疏效督師楊嗣昌;升本部郎中兼總京衛武學,三上疏效定西侯蔣惟祿。有惡其太直者,外遷寧紹兵備道。瀕行,劾兵備陳國興。既至浙,興利革弊,兩郡士民有盧菩薩之謠。鼎革後,遯跡澎湖,杜門著述,詩文甚富台灣郡志。


盧若騰,字閒之,同安金門人;學者稱牧洲先生。明崇禎八年舉人,十二年成進士。莊烈帝以天下多故,親御文華殿,簡用新進士三十人觀政兵部,若騰與焉。時督師楊嗣昌奪情起用,玩寇佞佛,若騰抗疏糾參,有旨切責;天下壯之。累升武選司郎中,總京衛武學。三上疏劾定西侯蔣維祿;有惡其太直者,外遷寧紹巡海道。瀕行,劾內臣田國興騷擾地方諸不法事;帝納之,逮國興抵法。既至浙,潔己愛民,抑勢豪、絕饋遺,風裁凜凜。剿平劇寇胡乘龍等,閭井晏然。時有「盧菩薩」之稱,為祠祀之。鼎革後,福王稱號南京,用薦擢鳳陽巡撫;若騰見馬、阮當國,朝綱大壞,辭不赴。大兵平江南,鄭芝龍兄弟奉唐王入閩,號隆武;起若騰於家。單騎赴召......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