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治理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影像分類:
石滬
2021牛心灣內滬記錄|
拍攝日期:2021-02-20(星期六)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漁業
石滬
區:
西嶼鄉
赤馬村
漁業
───
牛心灣內滬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傳說中做為嫁妝的
石滬
牛心灣
內滬
-
緝馬灣
最早的
石滬
是位於
牛心
山邊的
牛心灣
內滬,傳說這口
石滬
是
內垵
的薛家(另一說是王家)嫁女兒到
緝馬灣
楊家當做嫁妝的,它發生在何年代並無文字的記載,當地的耆老們也不知年代。據說當時住在
頂寮
的楊家,主要依農耕維生,
內垵
的薛家爲要讓女兒嫁到
緝馬灣
楊家後,仍然有魚可吃,遂將
牛心灣
內滬做爲嫁妝帶過去給楊家。我們想要知道當時的楊家,究竟是現在的哪一家族,目前
赤馬楊氏
子孫也無人知道。楊東易、楊秦化兩位長者只知道
牛心灣
內滬原先是無滬房,呈圓弧形的所謂「笨箕滬」,爲使漁獲更好,也不知何時再改造加建滬房,其造形如圖3所示。
-
以
石滬
做嫁妝,雖然迄今未有文字的記載,但目前
赤馬
和
內垵
兩村的耆老都相信這件事情,經過至少有150年以上的歷史,我們
1995年
到訪時,還可看到
楊氏
宗族仍依過去巡滬的順序排名列表(見表1),表上所列的巡滬人名字都寫上當地人同輩互相稱呼的一個字,從這些名字看,巡滬人共有七名,以一年12個月計2),巡滬權最多的名是「公」,一年中可以輪到4個月,其次「求」、「腰」、「錦」與「炭」等4名,各輪到一個半月,「化」與「易」則只輪到一個月。
-
因爲社會的變化,人口的外流,表列的這些巡滬人,有些是受外移台灣的鄉親所委託巡滬的,例如,原來權利份較大者叫做楊長,其旅台的子孫都委託鄉親代巡滬。因爲近年來的漁獲實在微不足道,不然在過去若有碰到豐收時,台需寄魚或錢,去給在台灣的
石滬
權利人。此外,表列的巡滬人之中,有還在人世間者,也有已經到他界去了,若屬前者,其年紀也都在60以上了,因此每一名下,巡滬的人不一定只有一人(戶),實際上再由該名下目前還留村的數名子孫在輪流巡滬,若是這種情形,一年中一人輪到巡滬的日子就可能不到一個月了。
-
牛心灣
內滬巡滬的輪流規則,一個月當中,依潮汐的半月週期循環,分爲上半月和下半月,以初一和十五的中午12時,做為巡滬權的時間分界。每半個月之中,單日和雙日又分別由表列的兩名權利人交替巡滬,每天亦以中午12時做爲時間分界,例如,輪到單日巡滬者,單日的中午到隔天雙目的中午,爲其權利範圍,換言之,不論輪到單或雙日,都先巡一暗流再巡隔日的一早流小時之內的兩次退潮,才是巡滬的時機。
-
文字引用|
西嶼
緝馬灣
的
石滬
漁業與其社會文化(陳憲明)
知識建檔|2025-06-16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延伸知識|
▲隱藏連結
赤馬石滬漁業
|
赤馬村
|
石滬
知識相簿|
2021赤馬石滬記錄
6
張影像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下街仔
|
大池村
|
街巷地名
篩仔頂埔
|
大池村
|
高地地名
大埔
|
大池村
|
農業地名
頂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下寮
|
大池村
|
寮社地名
後溝
|
大池村
|
水源地名
彎弓
|
大池村
|
器物地名
隔仔尾
|
大池村
|
方位地名
美援與澎湖漁業發展
|
漁業發展
漁業資源的保育措施
|
漁業政策
水產加工及產銷的輔導
|
漁業政策
真武殿
|
明代
|
青螺村
|
玄天上帝廟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通梁古榕
|
通梁村
|
榕屬
妙廣寺
|
啟明里
|
佛廟
總鎮署
|
清領時期
|
長安里
|
行政機關
松島紀念碑
|
明治
|
啟明里
|
石碑
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
|
大正
|
龍門村
|
縣定古蹟
平台知識總數
7,691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