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1799綏字四號海難事件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同義詞彙|1799綏字肆號海難事件
-
清代嘉慶四年六月四日(西元1799年7月6日)凌晨,正逢颱風過境澎湖,帶來狂風暴雨。當時碇泊在西嶼海面的澎湖水師左營戰船「綏字四號」(綏字肆號)被強風颳斷正、副兩個船椗,船舵與勒肚繩也被吹斷,造成船隻失控漂流,最後被沖到西嶼東鼻頭沿岸觸礁沉沒,船上的砲位、鉛藥、軍械等物品統統遺失。全船41人中,有36人自行漂浮上岸或由友軍船隻救上船,另外5人則不幸溺斃,遺體無法尋獲。
-
這艘遇難的綏字四號戰船為同安梭船,為乾隆六十年(1795)所造,造價連工帶料含運費為銀一千三百六十八兩八錢一分六釐。本船遇難前,是與左、右兩營另外7艘戰船一同出海,由澎湖協水師副將陳光昭帶隊,到台澎之間的海域巡邏。六月二日(7月4日)下午船隊發現天氣轉壞,所有船隻掉頭往媽宮澳(今馬公港)返航,但三日(7月5日)下午抵達西嶼海域時,仍然遇上狂風暴雨,洶湧的海浪讓船無法開進媽宮澳,只得先在西嶼海域臨時下錨。不過到了六月四日(7月6日)凌晨,綏字四號還是不敵風浪被打壞,最後觸礁沉沒在東鼻頭。船上罹難5人為:外委薛國珍1人,以及兵丁施明光、葉志成、施振文、何天福等4人。
-
嘉慶四年六月初這個過境澎湖的颱風,除了造成綏字四號沉沒以外,也打沉了在將軍澳附近金瓜仔礁避風的金德勝商船(船籍福建澄海,原訂從鹿耳門運送班兵到廈門)。其實綏字四號沉沒時,附近碇泊的7艘戰船也分別遭到船椗被風吹壞、船上附載舢舨小艇被打壞等災損,只是比較輕微。到了隔天風浪轉小,這些倖存的戰船才能一一駛進媽宮澳檢修,並展開善後作業。
-
本船沉沒之後,相關官員依循往例申請新造一艘戰船補充,新的綏字四號比照原規格同安船打造,以嘉慶五年(1800)年度預算支應,總造價仍為銀一千三百六十八兩八錢一分六釐。
-
文獻紀錄
-
「據護理澎湖協水師副將陳光昭報稱:統帶左右營哨船八隻,配足弁兵軍火,在於臺澎交界洋面巡緝盜匪。至六月初二日,見雲色變異,當令各船暫行收回。於初三日下午時候,駛至澎湖西嶼外洋,突遇颶風暴雨,潮水湍逆,敲戧不前,不能進口,同幫哨船齊泊西嶼洋面,竭力保護。至初四夜,風浪益加猛烈,左營綏字四號哨船正副船椗及勒肚、船舵等項被風刮斷,船無把握,又兼黑夜人力難施,哨船漂衝東鼻頭,沉礁擊碎。該船所配外委薛國珍一員,又水兵四十名,同防船砲位、鉛藥、軍械等項同時落水,弁兵等陸續攀扶板片倚岸,及別船撈救得生,大半受傷。查點人數:漂失外委薛國珍一員,又目兵施明光、葉志成、施振文、何天福四名,其餘各船亦多斷椗刮去杉板小船。幸於初五日風浪稍息,隨將哨船七隻概行收入媽宮澳修葺,並移廳勘訊,打撈沉失軍械,查明漂失弁兵下落另報。等情。隨會飭廳營,照例勘訊,並於失船處所打撈沉失軍械,確查漂失弁兵、薛國珍等五員名是否淹斃,分別呈報去後。」
-
福建臺灣鎮總兵愛新泰(等)〈巡洋哨船遭風擊碎淹斃弁兵請加恤賞〉,嘉慶四年十月三日(1799年10月31日)
-
資訊引用|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v.97)》(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頁44-47。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ntul-3052706-0004400047.txt〉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書序號0056672。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ihp-neigedk-0000100006-0056672.txt〉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