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粗繩紋陶文化

閱讀時間 ── 1 分鐘內

同義詞彙|菓葉期文化
-
距今約五千年前左右,主要分布於澎湖本島白沙島東岸,其遺址計有4處,尤以菓葉A遺址為代表,因此又被稱為「菓葉期文化」。出土器物分為陶器與石器兩類。陶器的質地粗糙,器形簡單,以小口、縮頸、圓腹、矮圈足為主;並以裝飾粗繩紋的為其主要特徵,亦有繪紋與彩繪紋。在石器的器形上,以敲碎貝殼用的凹石與石槌數量最多,另有網墬、打製的石刀、石砧、砍伐器、石鋤,磨製的石斧、石錛,另有少數的骨角器。澎湖的「粗繩紋陶文化」與分布於閩粵沿海、臺灣一帶的「大坌坑文化」有所關係,其居民最初可能是來自臺灣西南海岸,做季節性或短期地來澎湖採食。生活來源為採集潮間帶的貝類、魚類、藻類,也可能獵取陸地的動物,主要為鹿,並且已有簡單的農業。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知識建檔|2018-01-08。知識更新|2018-05-19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