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空間|
保安宮澎湖
通梁保安宮「神明顯應」匾,
光緒戊子季秋吉旦、總兵銜補用副將臺灣城守營參將信官胡德興鹽運使銜補用道臺灣府知府信官程起鶚敬立。
-
傳說中,100多年前,1艘清朝總兵戰艇途經
通梁海域時遭颱來襲,不慎在鄰近海淢淺坪擱淺,船上總兵與戰士共100餘人經村內漁船接駁上岸後,在求助無門之際,當地乩童突然起乩,指稱神明旨意,並指示當天凌晨3時必有神助,由於康府王爺神蹟顯現十分靈驗,加上信徒和總兵一行人紛紛焚香祈求疪佑船隻脫離淺灘,果真在凌晨3時之際,天空中突然掀起一陣雷雨而海面也突然風浪大作,使得擱淺的船隻也在無情風浪拍擊下,似有神助的脫離淺坪,回歸大海,清朝總兵為感念
通梁保安宮王爺神蹟,特頒贈「神明顯應」匾額一塊。
-
史料中有沒有記述這件事呢?有的,只不過有版本差異,這要從
清法戰爭的刺激後,台灣獨立建省說起。
-
巡撫劉銘傳於台灣進行土地清丈及租約改革,加上「開山撫番」政策及地方官員欺壓等情事,
1888年在台東爆發大庄事件,也稱呂家望事件。清廷為平叛亂,由北洋水師致遠、靖遠兩艘軍艦及威定輪組成特遣隊進行彈壓,這是威定輪於臺灣史上已知最早的紀錄,這場戰役也是清國第一次進行所謂的搶灘作戰。
-
而威定輪,是巡撫劉銘傳於
1886年6月設商務局後,向華商募款訂購8艘輪船的其中一艘,這8艘分別為「斯美」、「駕時」、「萬年青」、「威利」、「威定」、「飛捷「、「成利」、「海鏡」,航行於台灣、澎湖、上海、香港、新加坡、西貢、呂宋等地之間。威定輪是在香港向德商以2.6萬銀所購。
-
大庄事件後不久,威定輪於同年10月12日行經澎湖北磽洋面據洋人船長畢得生表示,因為風太大讓船隻無法操控才觸礁沉沒,當時都司李培林帶水兵十餘人,雇用漁船8艘前往救援,一共救起50餘人,仍有400多人罹難,其中包括剛解送關收銀兩的旗后海關委員浙江候補巡檢吳守植、巡撫衙門差弁外委嚴登榜。不過生還者中有兩位高官台灣知府程起鶚、參將胡德興,於此次海難後聯名贈匾宇
通梁保安宮答謝神恩。
-
程起鶚,字挺生,浙江山陰人。監生。由捐納府經歷,以軍功於
1874年(
同治13年)補澎湖通判,曾署晉江、侯官縣知縣,
1879年(
光緒5年)補廈防同知。
1889年(
光緒15年)以本任臺南府,又調知臺灣府。當時台灣推行清賦丈田,劉銘傳委設清賦總局,委員丈量不公者,程起鶚力請巡撫比照嘉義詹山堡沙田則例,分三等改正。後來以功加鹽運使銜。
1890(光緒16)年大雨,茄投(今日的龍井)各莊漂沒甚眾,流屍塞溪下,遂飭縣發銀收埋,田園崩壞者,勘實請豁租稅。八堡圳被災尤劇,圳路既塞,良田千餘甲將為荒埔,急命士紳,相地開新圳,耗帑3,000餘金。工既成,一方之人,至今利賴。至於撥租田,充書院膏火;抽洋藥捐,以助
育嬰堂經費,凡諸善政,百姓皆歌頌之。
1891年(
光緒17年)以疾卒於任,士民建祠祀之。
-
胡德興,江西新建縣人,由武童剿匪著績,歷保花翎江西儘先都司。旋在陝西克復綏德州等城、并攻克橋扶峪各處賊巢、扼守邊疆案內保獎,
同治七年八月十四日奉上諭:著以遊擊仍留江西儘先補用,並賞加參將銜。後來因為多次台灣後山平叛有功,升臺灣城守參將總兵銜、建寧鎮總兵等職。
-
所以「神明顯應」匾,可以說是
保安宮神明靈驗,也可以說是台灣近現代史的縮影,講到劉銘傳在台灣的新政,講到當時在台灣海峽有哪些官員的公差活動,講到澎湖的
水下考古、澎湖水道的凶險、清國的新式軍隊、後山開山撫番等等。
-
作者|陳英豪(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
清朝總兵為感念
通梁保安宮王爺神蹟,特頒贈「神明顯應」匾額一塊,其意義主要是訴說宗教故事,神明大發慈悲起雲降雨,顯示其佛法無邊(詳細故事請參閱
通梁村保安宮條目)。
-
文字來源|重修
白沙鄉志
知識建檔|2018-01-09。知識更新|2024-06-21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