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水垵漁港記錄

影像分類:漁港碼頭  2023水垵漁港記錄|拍攝日期:2023-10-26(星期四)

水垵漁港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同義詞彙|北港
-
水垵漁港因位於水垵村落之北,又稱「北港」。原係一面北的海灣,早年兩旁有石砌簡易碼頭供泊船,民國48年(1959),由縣政府補助水泥,發動民眾在海灣的兩岸各修築碼頭一段,宛如螃蟹雙螯,自此該灣便具避風功能,成為水垵村漁船主要泊靠港。但因年久未浚深,港內淤沙情形日益嚴重,目前僅小舢舨趁漲潮可入港泊靠,退潮卻又擱淺。故其原有漁港功能已漸式微,而東、西兩岸的碼頭則形如防波堤,阻絕冬季來自北向的巨浪。
-
文獻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水垵船澳位於澎湖縣望安鄉水垵村民國48年由縣政府補助水泥,動用民眾修築而成本澳在夏季颱風季節,適合本島漁船及海上作業船隻避風之用,惟因結構簡單,常有損壞。
-
文字引用|澎湖縣漁港(財團法人台灣漁業技術顧問社,1989)
-
如果說聚落北面海灣是水垵船隻出入的「門戶」,那麼港埠碼頭就是其標的物。天然向內陸凹陷的沙灘海灣,提供了早期漁民使用的小型船隻(如搖櫓、舢舨)一個靠泊、載卸、維修的絕佳場所。雖然海灣本身的特性優良,但是朝北開口直對季風來向的地理形勢卻不盡理想。早年,漁民爲了避免強風大浪影響船隻,集合全村居民的力量,以礁岩疊砌成兩道左右外伸的簡易堤防。直到日本時代水垵第一艘機動船曲能夠在堤防吃水較深的位置靠泊,從此堤防就成了現今碼頭的雛型。光復後,經向地方政府申請、發包及運料、分期施工的過程,才呈現目前岸邊有防波堤,左右各有碼頭外伸的港埠。
-
文字引用|水垵的建築
知識建檔|2017-07-16。知識更新|2025-01-24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平台知識總數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