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白沙鄉水文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赤崁地下水庫為全臺灣唯一的1座「地下水庫」,「地下水庫」係採地表下儲水,即興建地表下深數十公尺的連續壁截水牆,攔阻地下水的流失,進而達到將地下水儲存於地下含水層的目的,故有別於常見的在地表興建大壩以攔蓄河川水源的儲水方式。地下水庫的設置有其必備的條件,諸如:設置地點必須年雨量高、屬沙質土壤沖積平原或台地、集水區地表有林木茂盛的森林等等。一般而言,年雨量高且屬砂質土壤的沖積平原或台地,由於透水性高,入滲土壤的水量大,地下水資源十分豐沛,森林地區林木茂密,除可增加地表之窪蓄容量外,並可減低地表水流的速度,避免逕流集中與地表沖蝕,增加水分入滲之機會,達到涵養水源的目的,形同一座天然的水庫。依地下水水流方向興建地表下數十公尺深,不足1公尺厚度的連續壁截水牆後,水庫開始發揮攔蓄地下水的功能,經過設置的淺水井、深水井抽水運作後,即可供應民生用水、灌溉用水所需的水源。
-
赤崁地下水庫,位於白沙鄉赤崁盆地之北端近海處,赤崁盆地之地型呈扁U型狀,地下水庫之建造係利用盆地之U型開口處,興建深距地面約25公尺、長825公尺、寬0.55公尺之截水牆,截水牆為皂土結構,截留地下水使之不流入海洋,並防止海水之滲透污染水庫地下水源。集水面積為2.14平方公里,範圍包括煙墩山、後寮上瓦硐小赤崁赤崁之稜線為界。水庫集水區有203號縣道貫穿。蓄水量含水層總體積約為65萬9,000立方公尺。地下水庫於民國74年(1985)7月24日動工,至75年(1986)8月底竣工,民國76年(1987)11月正式啟用。啟用以來每日平均抽水量約為3,000立方尺(3,000CMD)。其中1,200立方尺(1,200CMD)供應農田灌溉,其餘送至白沙海水淡化廠、成功海水淡化廠處理後,分別供應白沙馬公地區飲用水之用。
-
由於澎湖地區年雨量平均僅960公釐,年蒸發量卻高達1800公釐以上,且無森林區域可言,故無豐沛雨量及森林可以蓄涵、挹注地下水的功能,嚴格說來並不具備設置地下水庫的條件,因此赤崁地下水庫啟用後,短短4年的時間,亦即自民國80年(1991)起,就陸續發現有水質鹽化的現象。臺灣自來水公司為了解並改善水質鹽化的問題,曾聘請學術機構進行調查,發現水質盬化的主要原因係超抽地下水,擾動地下水層中淡水與海水間的平衡,導致截水牆附近數口深水井遭海水滲透,淡水水質鹽化。學術機構建議應透過水位監測井,監測、控制水位,並避免超抽地下水,俾紓緩水質鹽化問題,延長水庫使用壽命。
-
資訊來源|重修白沙鄉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