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1795綏字八號海難事件

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清代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西元1795年12月3日)夜間,福建澎湖水師左營的戰船「綏字八號」(綏字捌號),載運換班駐防的班兵以及台灣城守營、北路淡水兩營所需軍械,從福建廈門開往台灣府,卻在澎湖西吉外海觸礁沉沒,載運的軍械全數遺失。船上138人在沉船後都落水,在海面載浮載沉,最後只有21人被經過的民間商船搭救生還。
-
綏字八號此行主要目的是載運班兵換防,所以船員名單就成為事故調查的重點。本船載有把總鍾祥林1人、跟丁朱慶1人、字識危國安1人、帶兵官張朝鳳1人、班兵109人、水兵23人,又順道搭載督標水師營外委薛廷䞻1人、目兵陳龍光1人,共計138人。上述人員有117名不幸罹難,死亡率高達84.7%。其餘21名幸運生還者的名單如下:
-
獲救班兵與帶隊官:王正忠、吳俊、甘得陞、林陞、吳其、廖先拔、邱得標、楊亮、吳瓏、張得榮、陳魁、張朝鳳(帶隊官)。共計12人。
-
獲救水兵:張發生、盧榮、許得成、蔡文得、郭瑞麟、林鳳生、陳光輝、洪文獻、吳為章。共計9人。
-
綏字八號的水兵編制原為29人,但出航時只有23人。未登船的6名水兵中,陳必魁1人染病留在台灣,並未隨船到廈門接載班兵;許武略、蘇得生2人隨船抵達廈門之後,染病滯留當地;至於盧海光、林天麟、周聰明3人則是來不及上船。他們便陰錯陽差的逃過一劫。另外,此次事件裡撈救落水者的商船船主周寶勝等人,事後也獲得清朝政府酌賞銀兩,作為海難救護的獎勵。
-
此次沉沒的綏字八號為趕繒船,於乾隆五十八年核准建造,長七丈二尺三寸、寬一丈八尺;造價方面,料件成本為銀六百一十二兩又三分二釐,連工帶料含運費的總價為銀一千三百五十六兩又四錢七分三釐。本船於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1793年12月20日)竣工交付使用,未料不到兩年就在澎湖西吉海域觸礁沉沒。
-
文獻紀錄
-
「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灣總兵事務臣哈當阿、兼按察使銜福建臺灣道臣劉大懿跪奏,為查明哨船失水淹斃弁兵確數,並配帶臺營軍裝軍械一併沈失,及惶悚下忱恭摺具奏事。
-
竊照臣哈當阿前據已故中軍遊擊潘國材稟報,據邵武右營帶兵外委張朝鳳稟稱,協同把總鍾祥林管帶班兵來臺換班,配載綏字八號哨船在洋遭風失水一案,內計無著帶兵把總鍾祥一名、班兵九十八名、跟丁一名、水兵一十九名,(硃批:可憐,俱有恩旨。)經臣等於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初六日,恭摺具奏在案。
-
查該外委張朝鳳已回本營,其得生班兵王正忠等十一名,撥赴南路營戍守,水兵張發先等九名,均回澎湖歸伍,嗣於本年三月初五日,臣哈當阿接奉兵部火票,遞到廷寄,內開,嘉慶元年正月十九日,欽奉諭旨:『又據哈當阿等奏載兵哨船遭風失水一摺,係十月二十九日即據營員稟報,乃至十一月初六日始行具奏,亦屬遲延,該弁兵舵水人等在洋遭風失水內,班兵王正忠等二十名幸遇商船救護得生,其把總鍾祥林並兵丁等一百餘名,據稱尚無著落,是否在洋淹斃,有無續行遇救投出者,著哈當阿等查明如實,係淹斃者即照例咨部議卹,至救起兵丁之商船,自應量為獎賞,哈當阿等曾否賞給摺,內亦未聲敘明白,如未經賞給,並著查明酌賞銀兩,以示獎勸。等因。』欽此。仰見我皇上垂念渡洋弁兵失水,不但恩施格外,並於救護之商船亦應賞銀,示勸聖恩廣逮無微不至,實屬臣等意見所不能及,跪讀之下,不勝欽服。」
-
福建水師提督哈當阿(等)〈查明哨船失水淹斃弁兵確數〉,嘉慶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796年6月1日)
-
資訊引用|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v.94)》(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頁169-176。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ntul-3052703-0016900176.txt〉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v.93)》(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頁352-355。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檔名:〈ntul-3052702-0035200355.txt〉
-
作者|吳令丞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