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警政
財稅
基建
軍事
遊憩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趕繒船|
拍攝日期:2022-07-15(星期五)
知識分類|
類:
交通
海運
交通船
───
趕繒船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白底船
-
「趕繒船」是清代前期華南沿海地區常見的中式古帆船,至少在十七世紀下半葉(
1651
-
1700
)就已廣泛流行;由於常在船底塗上白灰或白漆,防止海洋生物附著腐蝕,又稱為白底船。它以遠洋航行性能見長,是廈門往來日本與東南亞的商船主力,也是明鄭王朝、清軍水師雙方都配備的大型戰船,清軍則從
康熙二十七年
(
1688年
)起將其列為福建各營水師統一撥配的船型。十八世紀下半葉「
同安船
」興起後,趕繒船逐漸淡出海上舞台。
-
趕繒船在中國古帆船三大體系(福船、沙船、廣船)中,屬於尖底「福船」的代表作,特色為雙桅、雙舵、船身渾圓、船底剖面尖削。由於清代前期法規限制船隻最多只能有兩座桅杆(最多只有兩張帆),趕繒船在風力微弱時獲得的動力有限,操船倍感笨重。後來民間又發展出三座桅杆、船艏有絞車、乾舷更高的「
同安梭船
」,大幅提升了動力、操縱性,耐波性,從商人到海盜都愛用。清軍水師面對使用新式橫洋船(即
同安船
)的海盜,不但速度與靈活性都遠遠落後,也在登船戰鬥時被橫洋船高聳的船舷所阻,而吃盡苦頭。
乾隆六十年
(
1795年
),廈門水師總算基於「趕繒船笨重,駕駛不甚得力」,用
同安船
汰換趕繒船,終於取得能與海盜勢均力敵的船型。
-
縱橫於十七、十八世紀東亞海域的趕繒船規格,可由現藏於德國柏林國家圖書館的《閩省水師各標鎮協營戰哨船隻圖說》一窺端倪。最小的趕繒船長四丈(12.8公尺)、寬一丈二尺(3.84公尺),最大的則長達八丈三尺(26.56公尺)、二丈一尺二寸(6.78公尺)。
-
資訊引用|
-
周維強
(2013)
。〈徵文考獻:復原集字號大
同安梭船
的歷史文獻〉,《再現.
同安船
計畫成果專刊》,頁38-48。台北市:故宮博物院。
-
維基百科:趕繒船。
-
《閩省水師各標鎮協營戰哨船隻圖說》https://digital.staatsbibliothek-berlin.de/werkansicht?PPNPPN3303602530&PHYSIDPHYS_0133
-
作者|吳令丞
知識建檔|2022-07-15。知識更新|2024-04-30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主計室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財政處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隘門辨務署
|
明治
|
隘門村
|
行政機關
大山澳務署
|
明治
|
興仁里
|
行政機關
湖西庄役場
|
日治時期
|
湖西村
|
行政機關
日治時期的戶政
|
日治時期
|
戶籍
白沙郵局
|
戒嚴期
|
赤崁村
|
郵政
西嶼郵局
|
戒嚴期
|
池東村
|
郵政
東石垃圾掩埋場
|
解嚴後
|
東石村
|
掩埋場
紅羅垃圾掩埋場
|
解嚴後
|
紅羅村
|
掩埋場
清領前移民及姓氏分布
|
明代
|
戶籍
七美鄉姓氏分布
|
日治時期
|
七美鄉
|
戶籍
荷蘭時代台灣史中的澎湖
|
荷治時期
|
行政區域
荷蘭首次來澎
|
荷治時期
|
衝突戰役
八罩島稅關監視署
|
明治
|
將軍村
|
關稅組織
漁翁島稅關監視署
|
明治
|
外垵村
|
關稅組織
高雄關稅局馬公支關
|
明治
|
啟明里
|
關稅組織
主計室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財政處
|
中興里
|
財稅組織
日治時期的戶政
|
日治時期
|
戶籍
平台知識總數
7,368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