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拋網是一種單人單網作業方式,作業時間短、成本低、機動性高,魚網以尼龍或玻璃絲刺編而成,也因作業方式,無法取得大量魚獲,只能作為附屬漁撈作業,閒暇之餘貼補家用。手拋網作業時間,視魚種有異,在不同季節、不同潮汐,魚群會出沒於不同的地方。大體秋冬兩季較好,選擇漲潮之際,時值魚群隨潮汐靠向岸邊,於淺水區或
潮間帶尋覓魚蹤,若見魚蹤,則腳步放緩、身子彎弓,拋網者選擇有利之拋投點,避開海中突起之礁石,約莫5公尺外,瞬間拋出,精準罩住魚群。往昔,有經驗者、運氣佳者,一日漁獲可達上百斤,漁獲主要是臭肚魚、烏魚、銀漢魚(重鱗)為主。
-
文字引用|
望安鄉志
-
潮間帶最為機動的網魚方式可算是「拋網」了。拋網只需一個人作業,道具相當簡單,只需一個盛魚獲的簍筐,張手拋網即可。拋網的作業都是利用漲潮時間,等待成群的魚群游進岸邊時,冷不防的將魚網如傘狀般的拋撒出去,圓形魚網周邊的鉛墜沈底,由網便可罩住魚群,然後一網收起。
-
手拋網多以尼龍或玻璃絲織編而成,一般小拋網爲一點二米四方圓,大拋網爲一點五米四方圓。周邊的鉛墜大約是一百二十塊,一塊約重一點二兩。
-
進行手拋網時,通常都是手拾著魚網,背著簍筐,或將簍筐放在岸邊,然後弓蹲著身子,在
潮間帶的淺水區,憑著銳目,尋探魚群鱗片經陽光折射海水時所閃耀出銀色的光芒,判定魚群的游向與速度,控制網落水的時間與位置,拋出魚網,然後再接回魚網,收取魚獲後,繼續另一次的拋網。
-
如此手拋網可捕獲的魚種有限,多是會成群游近岸邊的魚群,以臭肚魚、烏魚、銀漢魚(定鱗)居多,偶爾也可得黑鱖、雀鯛、花身等。拋網一年四季皆可進行,但以秋、冬兩季較好,不過隨魚種而異,作業時間、作業地點與手拋網的網目大小亦有所差別。
-
一般捕獲臭肚魚的時間以農曆正月、二月爲最佳,作業時間多在白天,作業的地點需選在礁石區、有綠藻生長的地方,因臭肚魚以食海藻爲生,故多喜游至淺坪邊覓食,冬天藻類生長豐富,所以在高潮區即可有豐富的魚獲。若欲在夏季拋網臭肚魚時,則需在較低的潮區作業。
-
捕烏魚則全年皆可,不過以農曆正月、二月最多,但烏魚在九月、十月最肥碩好吃,作業的時間白天、晚上均可,但以初五到初八時「小流勢」最佳,作業的地點多選在廣闊不場地區,若稍有風則更好,因如此一來可以混淆鳥魚視聽。
-
手拋網捕銀漢魚也是全年皆可,作業時間爲白天,作業地點在有「微流」的地方。有一俗諺「
土豆、
蕃薯出,定鱗肥卒卒。」以農曆六月至九月的魚獲最肥。
-
文字引用|
西嶼鄉志
知識建檔|2025-01-21。知識更新|2025-06-20
修正建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