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
西洞尾半島末端東北方的海灣中,是清朝所建的弧形石堤,已有上百年歷史。此滬原為
水垵趙姓祖先所有,後與
伍姓人家交換經營權,目前股權屬
伍姓家族。近因漁獲不佳,只要滬主在潮水退時未巡,其他人也可巡滬。漁獲以丁香、柔魚、臭肉、刺規(即「刺河魨」)為主,鱙仔在五年前曾有過大豐收。
-
文字來源|《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清朝時期所建,至今至少150 年以上歷史,位在
水垵北邊,為一弧形石堤,
石滬西邊加建一小型弧形石堤。此滬原為
水垵趙姓祖先所有,後來因居住地理位置關係(
趙姓人家住在
水垵最西南邊),
趙姓祖先遂將破滬與
伍姓祖先所擁有
天台山石滬(有一說是西滬仔),相互交換經營權,所以目前破滬所有權屬
伍姓家族所有。近因漁獲不佳,加上家族所有權成員大多外移,目前任由村民或其他人自由巡滬。
-
文字來源|
望安鄉志
知識錯誤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