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破滬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清朝時所建的弧形石堤,位在水垵之北,已有上百年歷史。據報導人高永僚之父生前所言,此滬填建時,延請澎湖本島一位師傅到此觀察地形、流水後才決定興建,人工係當地雇用。此滬原為水垵趙姓祖先所有,天台山下原本也有二口石滬(一口已全毀,另一口僅剩一小段伸腳)屬中社伍姓人家所有,因巡滬路途遙遠,兩家遂交換石滬經營權。故目前破滬的股權屬伍姓家族,初期握在大房伍進發、二房伍行、三房伍滿手中,後衍生為12份。巡滬期以年為單位,各持股戶輪流,家族協商,並無抽閹情事。近因漁獲不佳,只要滬主在潮水退時未巡,其他人也可巡滬。漁獲以丁香、柔魚、臭肉、刺為主,鱙仔在五年前曾有過大豐收。
-
文字引用|澎湖的石滬
-
位於西洞尾半島末端東北方的海灣中,是清朝所建的弧形石堤,已有上百年歷史。此滬原為水垵趙姓祖先所有,後與伍姓人家交換經營權,目前股權屬伍姓家族。近因漁獲不佳,只要滬主在潮水退時未巡,其他人也可巡滬。漁獲以丁香、柔魚、臭肉、刺規(即「刺河魨」)為主,鱙仔在五年前曾有過大豐收。
-
文字引用|《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
-
清朝時期所建,至今至少150 年以上歷史,位在水垵北邊,為一弧形石堤,石滬西邊加建一小型弧形石堤。此滬原為水垵趙姓祖先所有,後來因居住地理位置關係(趙姓人家住在水垵最西南邊),趙姓祖先遂將破滬與伍姓祖先所擁有天台山石滬(有一說是西滬仔),相互交換經營權,所以目前破滬所有權屬伍姓家族所有。近因漁獲不佳,加上家族所有權成員大多外移,目前任由村民或其他人自由巡滬。
-
文字引用|望安鄉
知識建檔|2017-07-16。知識更新|2025-05-27
修正建議回報


▲隱藏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