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信仰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7|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衛生
08|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漁業
傳統漁法
類:
產業
漁業
漁法技術
───
船曳網漁業─蝦拖網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澎湖的蝦拖網漁業大約始於清道光中葉(約
1850年
左右),這種漁撈方法必須在海底平坦又多泥沙,海水深度在15-30公尺之間的海域才能作業,以
龍門
到
嵵裡
及
西嶼
西南沿岸的漁場最好,漁獲以狗蝦為主。因為蝦類有背光性,一般多在夜間作業,只有遇到風大浪高,海水混濁的大潮日,才可以在白天作業。漁期在農曆的1-3月之間,以1月下旬到2月上旬的漁穫比較好,但是這段時間也正是
東北季風
期,所以每個月可以出海的日數大約只有10天。
-
作業時要使用2艘漁船,各搭載2-3個漁夫出海,到漁場之後,兩艘船先會合,等到憩潮時,再由載網船把曳綱的一端交給另一艘船,然後兩艘船分開,各自順著海流繞半圓形前進,同時慢慢投下網具去包圍魚蝦。下網完畢後,兩艘船加速前進,拖曳一段時間,拖曳時網底必須和海床緊密接觸,蝦子才會跳進網中,而被困在從網身下半部約1/3處反向上折的網囊之中。最後兩艘船再會合,合力把漁網拉上甲板,來處理漁獲。純靠人力操作,一晚大約可以作業2-3次,漁船加裝了捲揚機之後(約
1970年
代),大約可以投網4-5次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11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
第149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下水道
|
環境清潔
中國佛教會臺灣省澎湖支會
|
人民團體
東吉嶼墓葬區
|
東吉村
|
殯葬
池東零售市場
|
池東村
|
市場
燈謎
|
藝文活動
此地無樹三百載:馬公天后宮前的古榕樹齡推斷
|
中央里
|
榕屬
西嶼鄉農會
|
池東村
|
農政組織
民防組織
|
軍事組織
龍身石敢當之碑
|
東衛里
|
碑石敢當
竹篙灣路
|
大池村
|
交通地名
白沙教會
|
解嚴後
|
赤崁村
|
基督教
七美教會
|
南港村
|
基督教
將軍基督長老教會
|
將軍村
|
基督教
花宅教會
|
中社村
|
基督教
基督長老教會虎井教會
|
虎井里
|
基督教
基督教澎湖浸信會
|
光榮里
|
基督教
澎湖馬公教會
|
光復里
|
基督教
中國佛教會臺灣省澎湖支會
|
人民團體
彎弓
|
大池村
|
器物地名
龍尾
|
大池村
|
動物地名
平台知識總數
7,698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