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已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
連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出版日期|
掃描頁面|
操作提醒|
點按圖片,跳至下一頁
引用來源|
關閉|Close
網站首頁
關於平台
知識搜索
澎湖文獻資料庫
聯絡我們
馬公市|880
西嶼鄉|881
望安鄉|882
七美鄉|883
白沙鄉|884
湖西鄉|885
史前時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荷治時期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01|文化
技藝
習俗
飲食
藝文
故事
族譜
諺語
教育
褒歌
02|宗教
寺廟
祭祀
法師乩童
厭勝物
03|歷史
建築
文物
事件
開拓
人物
04|地理
島礁
聚落
地名
環境
05|交通
海運
空運
陸運
06|衛生
醫療院所
公衛醫療
環境衛生
07|產業
農業
漁業
畜牧
製造業
工業
商業
林業
08|治理
選務
戶政
行政
財稅
民生
軍事
遊憩
社福
司法
09|生態
動物
植物
查詢
知識分類|
類:
產業
畜牧
畜牧禽畜
───
畜牧─雞
複製連結
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同義詞彙|養雞
-
澎湖的家禽以雞最多,雞蛋曾經是澎湖輸出農畜產品的大宗,但是澎湖的土種雞體型小,生蛋率低。
大正3年
(1914)
澎湖廳引進了淡色布拉瑪、巴夫可金、普里莫斯羅克、米諾爾加、白色來亨雞來試驗改良,但是由於氣候風土及飼料的關係,純種種雞的直接繁殖並不理想,純種雞與土種雞交配的結果,也不能讓人滿意。
大正9年
(1920)
再以莫多爾安可納種試驗改良,
昭和2年
(1927)
也以唐克累得系的白色來亨雞與福州雞為種雞來繼續改良品種。
-
戰後初期連續發生雞瘟,雞隻死亡很多,之前引進的蘆花及來亨種雞經過多年與土種雞交配,品種已經不純。
民國44年
(1955)
,縣政府成立「家禽育雛中心」,從臺灣引進來亨、蘆花、組漢西等種雞供農戶飼養,同時收取農戶的種蛋,經育雛中心孵化後,再送回農戶擴大飼養,頗能引起一般農民的興趣。但是從外地引進的雞種,並不很適應傳統農村將飼料灑在地上讓雞自由啄食的飼養方式,很容易發生疾病死亡。
-
民國60年
(1971)
4月起,縣農會和
農業改良場
澎湖分場合作,推廣農家副業養殖蛋雞計畫,輔導
馬公鎮
及
西嶼鄉
有意願的農民養殖蛋雞,由農林廳提供每戶2萬元低利貸款,以年息6%,分3年償還。第一年辦理20戶,每戶最少養200隻,由農改分場負責育雛提供農戶飼養,縣農會統一供應飼養器具、飼料及定期防疫,產所的蛋則集中運到縣農會,由縣農會統一運銷。
-
澎湖的農家都以
高粱
、
小米
、
蕃薯
籤、剩飯剩菜及菜葉等來餵雞,任雞隻在地上覓食排洩,有害環境清潔衛生。
民國63年
(1974)
4月1日,政府實施「消除髒亂運動」,農民才建造小型雞舍或竹籠來圈養,也改用各種雜糧混合飼料來養雞,並且施以防疫注射。
-
民國64年
(1975)
,農復會核撥50萬元飼養蛋雞貸款,由土地銀行承作,農會信用部核貸。這項貸款經縣政府分配給
馬公
30萬元,
湖西
、
白沙
各5萬元,
西嶼
10萬元,由各鄉鎮農會審核資格,以具有養殖蛋雞經驗者為優先,來發展本縣蛋雞事業,提高澎湖境內新鮮雞蛋的自給供應量。貸款年息13.5%,每戶最高額度為15萬元,每半年繳息一次,貸期半年到一年不等,到
民國66年
(1977)
6月,已全部期滿,繳回農復會。
-
目前澎湖只有一個專業蛋雞戶(郭順利),飼養蛋雞60,000隻,禽舍設備全自動化,養雞與雞蛋生產一貫化作業,每天生產的雞蛋大約可以供應澎湖45%的需求量,剩下55%的雞蛋需求才從臺灣進口。
-
資訊引用|續修澎湖縣志(物產志)
知識建檔|2021-12-09
修正建議回報
完整閱讀
引用書籍
|
▲隱藏連結
續修澎湖縣志.卷五物產志
|
第103頁
查詢
最新知識
近日更新
重修二興宮碑記
|
大正
|
二崁村
|
石碑
小池淨水場
|
大池村
|
水源
外垵養牛場
|
外垵村
|
畜牧發展
內垵遊憩區
|
內垵村
|
遊憩園區
二崁埤塘
|
二崁村
|
水井水池
二崁養羊場
|
二崁村
|
畜牧發展
小門遊憩區
|
小門村
|
遊憩園區
小門菜宅
|
小門村
|
農業設施
魚塭養殖
|
二崁村
|
水產養殖
合界后螺箱網養殖
|
合界村
|
水產養殖
小池角雙曲橋
|
解嚴後
|
池西村
|
遊憩設施
西嶼落霞
|
道光
|
西嶼鄉
|
澎湖八景
小門遊憩區
|
小門村
|
遊憩園區
小門菜宅
|
小門村
|
農業設施
鯨魚洞
|
小門村
|
動物地名
小門橋
|
小門村
|
橋樑
跨海大橋
|
戒嚴期
|
通梁村
|
橋樑
魚塭養殖
|
二崁村
|
水產養殖
合界后螺箱網養殖
|
合界村
|
水產養殖
竹灣養殖漁業
|
竹灣村
|
水產養殖
平台知識總數
7,679
則